茅盾
年,茅盾逝世时,拿出25万稿费设置了“茅盾文学奖”。
此奖项自先生去世起已有40年,四年一次的选拔如今也已经举办了十届。
能够跻身此奖项中的获奖人,日后大多于业界举足轻重,比如乡土作家周克芹、比如西北作家路遥,比如写出《白鹿原》的陈忠实。
茅盾先生在文学界,乃至文学史上的贡献自不必赘言。
其终年时设置“茅盾文学奖”的大气之举,更是在日后为各界输出了无数优秀人才与作品,让“茅盾”成为了一个标杆。
可作为祖师爷般鼎鼎大名的人物,这位先生同样也会有几段不得不提的风流韵事。
毕竟自古文人名气不论大小,大多数人的婚恋状况皆逃不脱“打铁无需自身硬”的魔咒。
茅盾
从何时起呢?或许是3岁,或许是4岁,茅盾就和孔德沚订上了娃娃亲。
那时的茅盾还不叫茅盾,只因老先生在98个笔名中偏爱此名,沈德鸿才成了茅盾。
那时的孔德沚也不叫孔德沚,只因嫁人后,从了夫家的言,丈夫给起了个知性的名字。
可这也难掩孔德沚大字不识、胸无点墨的缺点。
二人的结亲颇有些戏剧化,两家老人带着年幼的孩子在某地老友重聚了一回。
大人从晚清遗象聊到家常便饭,两个孩子从互相打闹到亲密无间,日头西沉,举手作揖间,只听外人调笑般的一句:
“这两个孩子多配呀,不如你们两家结亲吧。”
玉雪可爱的娃娃咬着手指还不知发生了何事,封建的大旗已将二人紧紧地绑到了一起。
年,茅盾夫妇回上海的甲板上
从小到大,茅盾都知道,自己有一位媒妁之言的妻子,虽从未见过面,接受新式教育的他也从未激烈反对过。
封建与新潮的交汇点,茅盾这样人,不少。
更何况,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茅盾家境不错,父母又有心将其往文人的方向培养,于是早早便将《字课图识》、《三国演义》、《史鉴节要》作为了儿子的启蒙教材。
年,17岁的茅盾考上了北京大学文科预科班,彼时父亲早已去世,母亲含辛茹苦将其抚养长大,面上很是有光了一回。
18岁的茅盾
20岁毕业后,他进入了上海商务印刷馆工作,这是个肥差,当时其地位与如今网络三巨头公司所差无二。
既然学业结束,事业已成,便断断没有不成家的道理。
眼见儿子逐渐优秀的履历,愈发不俗的外形,茅盾的母亲——陈爱珠,暗暗着急。
老母亲坚强了一辈子,唯独在儿子面前强势的总不是那么回事,正值茅盾年末休假,陈爱珠表达了女方家庭催婚的意念。
茅盾本人对此倒是没有多大反对意见,只是陈爱珠担忧中掺杂着些许不满。
茅盾母亲陈爱珠
孔家是个实打实的封建之家,若是说年代的浪潮只在沈家浸了个边,那腐朽的冰雕就是狠狠淹没了孔家的院子。
茅盾的父亲沈永锡早年受维新运动影响,本人也是个心系改革的积极分子。
自从两家结亲之后,他三令五申定要求孔家不要以传统方式教导女子,要上学、要读书,绝对不能裹小脚。
两家背景类似,孔家人又是个传统的倔性子,竟也没将亲家公的劝告放在心上,女孩从小就是个只知三纲五常的古板女子。
茅盾与妻子
茅盾虽然对包办婚姻并未表露出多大的反感,但是对“成婚”这个字眼还是相当敏感的。
他见惯了妩媚悠然的摩登女郎迷乱人眼、优雅美丽的贵妇小姐风韵卓绝、正气凛然的巾帼英雄令人钦佩。
外面的花花世界虽不至于让茅盾迈不动步,但是他依旧接受不了未来妻子大字不识、目不识丁的事实。
陈爱珠自然读懂了儿子暗含不满的眼神,心中暗暗斥责了孔家不当的行事作风,提出了解除婚约的事。
旧社会,从小订下的婚事甚至要比一纸婚约来的威严,母亲年事已高,茅盾怎愿意让她为此操心劳累,甚至闹上官庭。
茅盾
于是,他只好安慰母亲:
“这些只是无伤大雅的小事,没看过书就读,不识字便认,没什么大不了的。”
陈爱珠看出了勉强,内心却也偷偷松了口气。
“定要将儿媳妇教导成一位配得上德鸿的女人”,老夫人想。
迎亲队伍敲敲打打走在黄土漫天的路上,一身红衣的新娘子哭哭啼啼被送进了下一个陌生的新家。
两个将要共度一生的人,默默无言被凑到了一起,见面,既是启新,亦是永恒。
茅盾与家人合照
成亲后,新娘子被改了名,她安心受了,甚至心中有些窃喜。
夫家是个开明的家庭,婆婆是位读过书的优秀女性,丈夫一表人才,更是有人人羡慕不来的稳定工作,何愁过不上好日子。
可欣喜之余,她又有些惶恐。
人人都优秀,岂不是显得自己格格不入?
幸运的是,孔德沚并非完全打上封建的烙印。
在丈夫和婆婆的教导下,她竟也进步神速,这让自小出类拔萃的茅盾,也暗自青眼。
虽起源于一场三观不明、相貌不知的婚约,组成家庭的二人过得也算甜蜜幸福,甚至在婚后很快添了两个孩子。
婚姻的意义便在此处,若是你不能跟随上我的脚步,我愿意等等你、教教你,可彼时社会大多数类似的家庭,都没有这个观念。
茅盾与孔德沚
茅盾先生于年入党,这个年份,可真算得上德高望重的元老级人物了。
群雄割据的年代,一个人一旦正式站队,便已经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他不敢让家人知道,唯恐他们忧心。
可如此局势怎会瞒得过日日朝夕相处的两个女人,乱世不容无能之人,接受了这个信息后,她们只得安下心来,以求解决之法。
孔德沚是支持丈夫的,彼时风云变幻,既然谁也逃不脱,那便安心赌一把。
右一孔德沚
年,孔德沚加入中国共产党。
晚年的茅盾曾对子女这样形容妻子:
“依照你奶奶青年时的工作能力和上进心,她是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但她放弃了,为了我们这个家,而放弃了。”
是啊,孔女士自从接受新思想以来,结交了不少先进新潮的女性朋友,她们在家中侃侃而谈,已然是新时代的女子作风。
鲁迅先生逝世之时,作为好友也是同事的茅盾因故无法送别,孔德沚却一手担起了责任,帮助其妻料理丧事,行事效率颇受宋庆龄欣赏。
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女子,却能因总理的一句“你的任务就是照顾好茅盾先生”,默默无闻了半生之久。
左孔德沚
少年夫妻老来伴,茅盾与孔德沚的伉俪情深为何如今仍被传为佳话?
茅盾先生在大量的文学作品、日记,自传中,用极其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妻子与他奔波一生,无怨无悔的故事。
他是个甩笔杆子的人,文人字里行间引导读者思绪是易事,二人陪伴一生的事也并非作假。
可这位老人家,却似乎漏了什么。
茅盾
而漏掉的一部分,引起了一位女士的不满。
于是便有了某本自传《火凤凰——秦德君和她的一个世纪》的产生。
考据历史,虽然本人陈述最有真实之感,但正如我们上面所说,撰稿之人主观意识极其浓郁,故真假、多少、先后这些重要因素,还是需要读者自己自由心证。
“他说他好比沉沦在大风大浪里,好不容易抓到了我这样一根救生藤。”
“我也因他的话很深受感动,决心振作精神倾全力扶持他前进。”
这是秦德君在自传中的一次独白,其中的“他”,就是茅盾。
秦德君
年,秦德君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次认识了茅盾。
在这位女士的描述中,二人自那时起,暧昧气息便接踵而至。
那时的秦德君23岁,最好的年纪,却已经有了一段婚姻一段情,遇到茅盾,她开始并未想过与之交往。
彼时国内情势不佳,茅盾在文学创作上也屡屡受限,于是好友陈望道建议他去日本缓解一段时间,顺便积攒一些灵感。
而此时的秦德君,则借住在陈望道家,也在等待着去日本的客轮。
秦德君是个“叛逆”的女子。
她上学剪头发,辍学练射击,发传单、仇日货、上街游行,虽然行为有些过激,但是不得不赞一句:
“走在历史前端的一个女人。”
秦德君
受革命思潮的影响,秦德君早早入了党,入党介绍人则是第一批党员之一的邓中夏。
此次等待客轮,也只是想借道日本,转去苏联学习。
可最终,她还是没去上苏联。
那年的茅盾32岁,或许他心中有家,对妻子也并非厌弃,只是患上了文人通病,感性多情。
在驶向日本的轮船上,常常看见一男一女倚栏眺望,男人说了很多,说依旧不得志的事业,说还未完成的小说,其中最多的,还是那段被包办的婚姻。
他对秦德君说,自己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因为不想母亲失望才娶了自己如今的妻子。
妻子脾气不好,生性儒雅的文人很难与之相处。
茅盾与秦德君
这时,他便会用那双含满了情意的双眸看向女子,女子不明其意,但也并未拒绝这个优秀的男人递来的善意。
到了日本之后,二人的交往逐渐增多,兢兢业业学习日文的秦德君常常感受到茅盾毫不掩饰的好感与情谊,正如秦德君所说:
“我们俩,从友情到爱情,都是茅盾主动。”
他们的关系有了质的提升,每日如同热恋中的情侣一般吃饭、逛街、看电影。
他会将其称为自己的“北欧运命女神”,每日送他回宿舍,在街上紧紧牵着她的手,说要和她一起去苏联。
渐渐的,秦德君也不再抗拒这位有妇之夫的热情真挚的追求。
二人的结合不能说不光彩,只能说少了些世俗的支持,毕竟他们心中已许下了携手终生的诺言。
既然情感的迸发如此迅猛,那么爱情结晶的到来自然也水到渠成。
茅盾与秦德君的相处日常很是甜蜜,可这也抵挡不了二人囊中羞涩的困境,有情饮水饱,毕竟只是一句空话。
意料之外的孩子引起了二人的无措与恐慌,现实情况没办法让他们安心迎接这个孩子的到来。
无奈之下,茅盾将他送回了上海,请了一位“圣手”,将自己还未成型的孩儿做了流产。
秦德君本人自然是难过的,可此时更难过的,则是茅盾的原配夫人——孔德沚。
孔德沚与孩子合影
丈夫与一女子在日本同居的消息早就传到了国内,一个结了婚的女子,即便再坚强,也承受不住如此打击。
我为你生儿育女,为你照顾母亲,为你养家护业,换来的不过是你变心之后的恩爱情事,这让我如何接受!
孔德沚自成婚以来,逐步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妻子和母亲,陈爱珠对儿媳妇绝无二话。
而面对她哭哭啼啼的控诉,这位老夫人只说了一句话:
“放心,他会回心转意的。”
母亲对孩子的了解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她太清楚自己这个儿子的本性了,深知这段感情必定不会长久。
女扮男装的秦德君
做完流产的秦德君舟车劳顿回到日本后,已然是身心俱疲,加上流产带来的病痛,她实在难以承担起家庭杂物的重担。
奈何茅盾虽不是个养尊处优的少爷,对家务的熟悉程度却称得上一窍不通。
据秦德君所说,他开罐头把自己的手割伤了,都要抱着头直喊:
“我头昏了,不得了,不得了啦!”
贫贱夫妻百事哀,何况二人还非正式夫妻。
年,二人相识一年,日本的局势同样开始大乱,他们不得不打道回国。
二人似乎过上了正常夫妻的生活,可外界的风言风语毕竟只能掩在房门之外。
茅盾
回国后的秦德君,很快便怀上了和茅盾的第二个孩子。
这时的他已早早与家里摊牌,面对老母亲的激烈言辞与妻子的哭天抢地,他不为所动。
至少在秦德君眼中,是这样的。
他向她许下了无数关于“未来”的诺言,从未想过如果不能许诺,二人日后该如何自处。
同居地点的暴露早已不是新鲜事,孔德沚常常上门来闹,秦德君本就怀了孕,白日难以工作,夜晚无法安睡。
彼时的她,心中已有了放弃的想法。
一段感情若是不能因此得到愉悦,至少也不能为此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老年茅盾
此时外界对秦德君“小三”的抨击甚嚣尘上,她累了,向茅盾提出了分手。
茅盾自然是不同意的,可此时的他被家庭与婚外情互相拉扯之间,心中早已偏向了糟糠之妻。
原因无他,文人出身的他,最重面子,杂谈小报的无情爆料,身边之人的风言风语,足以让这个本就有家有业的男人摇摆不定。
茅盾与家人合照
面对情人主动提出的分手,他没有同意,也没有不同意,只向秦德君许下了四年之约:
“我以写作得来的稿费支做离婚费,四年后,我们可否再结百年之好?”
秦德君爱他,自然不忍心看他失魂落魄的模样,只好同意。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自然愿意看到一段自由恋爱的成功结合,可惜结局却让人大失所望。
二人分手后,便是真的分手了。
秦德君给茅盾写过无数封信,回信却没有一封,她深知这是其家人拦截了这些信件,无回音的信息也让她再难重整旗鼓。
因为二人同属党内同事,日后也并非没有再见面的机会,只是据秦德君所说,每次见面,茅盾都以躲避为主,这让她很是无奈。
秦德君自传
他们的故事似乎从此刻起便结束了,茅盾老先生为后人留下的,是树立奖项的功绩,是与妻恩爱的佳事,唯独没有那两年的故事。
与此同时,秦德君倒是因此承受了许多难以言表的舆论攻击和污言秽语。
虽然一生五段感情不算纯粹,但毕竟曾经真实爱过,即便旧人已逝,她依旧不愿背着一口黑锅离去。
怪不得已经90多岁的老革命家宁愿抱着晚节不保的隐患,也要在仅十几万字的自传中将这段秘闻公之于众。
当然,秘闻之所以称之为秘闻,就是因为真相待定,且可能永远不见天日。
真假,也不过让读者自由心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