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中端后端处处提档升级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福州垃圾分类工作升级篇——

本报记者莫思予谢星星通讯员许流钦

.12.28

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西洪路上,环卫工人摇铃收运垃圾。本报记者池远摄

推行垃圾分类,前端分类如何更精准、更主动?中端收运如何更有效、更健全?后端处理如何更完善、更生态?践行新发展理念,福州坚持在垃圾分类工作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通过垃圾分类,实现“十四五”规划中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朝着这样的目标,眼下,福州不断补齐垃圾分类的工作短板,在前端、中端、后端提档升级,让垃圾分类2.0版福州模式刷新成绩。

更精准:

分类屋颜值功能双提升,监管不断智慧化

群升国际J区御园小区内,一座现代感十足又温馨明快的小公园很有人气。仔细一看,“列车头”建筑物其实是垃圾分类屋。

“小区的分类屋提升为精品屋后,既方便又美观。”业主林琴说。今年夏天,洋中群升御园垃圾分类屋换了上当地特色的地铁主题“新衣”,增加了宣教屋,还把相连的卫生死角一并改造成了开放式公园,小区党支部、学生们多了开展活动的场所,绿色生活的氛围更浓。

今年,五城区有不少屋(亭)动了“手术”。“针对部分建设标准不够高、选址不够科学、封闭性差的屋(亭),五城区持续进行提升改造,已完成座,并建成座精品屋。”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垃圾分类屋(亭)颜值、功能双提升的同时,监管也没有落下。洋中群升御园垃圾分类屋的探头变得更“聪明”了。“有人误时投放,就会自动发出提示,拍下影像在电子屏上曝光。”洋中街道环卫所所长陈靖表示,小区物业也加强巡查、劝导,与城管执法形成联动。

市级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平台正在加快建设,逐步实现分类屋(亭)探头联网实时监控。“我们还试点‘e福州’APP扫码投放垃圾、获取积分,并将尝试垃圾误时付费投放。”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说。

更广泛:

全面推行“摇铃上门”分类收运,落实公共场所垃圾分类督导

“叮铃铃……”昨日中午,西洪路上响起了清脆的铃声,沿街商铺老板们都知道,丢垃圾的时间到了。

垃圾收集员开着新款双桶分类保洁车,每路过一家商铺都摇动着铃铛提醒。店员很快拿出分好类的垃圾,丢进车后的黄、绿两个垃圾桶里。一名店家告诉记者,这样的收运每天中午、晚上共两次,减少了路边垃圾桶,路面垃圾滞留减少,西洪路更加整洁了。

“为了落实摇铃收集、收运一体的作业模式,我们与巾帼西丽保洁公司分析了西洪路的状况,决定实行无桶化管理,并设置垃圾桶待运点,将收集后的厨余、其他垃圾集中存放后统一清运。”鼓楼区鼓西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入店宣传,收集工作结合商户意见进行完善,如果发现店家随意向道路倾倒垃圾,将予以处罚。

沿街店铺“摇铃上门”分类收运工作正在五城区推开,打造“无桶化”分类示范街,目前已有4.87万余家商铺参与。

与此同时,市直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分类”原则,加大商超、写字楼、酒店宾馆、农贸市场等场所公共场所垃圾分类督导落实力度,力求垃圾分类全覆盖工作更有效。

更完善:

新“城市家具”层出不穷,健全各类垃圾收集体系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除了垃圾分类屋(亭),还出现了环保驿站、大件垃圾集散点、有害垃圾集中收运点、城市管理综合体等新的“城市家具”,它们各有所长、缺一不可。

鼓西路上就有一座环保驿站,居民们将分类收集好的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纺织品等一一上秤,这些可回收物将被送往分拣中心,最后运到后端生产厂家以获得“第二次生命”。

公道的价格、规范的服务,一扫原先废品回收的混乱状态。市民李女士说:“驿站就在家门口,很多不值钱的东西也能回收,让大家更愿意做好垃圾分类了。”

记者获悉,城区现已建成41座环保驿站,预计12月底可达50座,还计划新建两处智能化分拣中心。此外,我市还建成3个大件垃圾集散点、41个有害垃圾集中收运点,不断完善各类垃圾的收集体系。

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的“中转站”也在经历一场更新,福州积极推进13座城市管理综合体建设,并逐步淘汰设施陈旧的小型转运站。目前已有2座城市管理综合体,让垃圾转运站“隐身”在地下,实现看不见垃圾、见不到场所、闻不到异味。

更生态:

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双管齐下,让红庙岭回归绿水青山

有人在安装抓斗,有人在准备烘煮炉,红庙岭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项目现场紧张而有序,所有人都在为本月末顺利点火而努力。

“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我们每天都在倒计时。”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主任郑炎斌说,协同处置项目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核心工程,项目投产后,红庙岭上的垃圾焚烧设计入炉处理能力将达到吨/日,满足城区每日其他垃圾处理需求。

如今的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已经形成了品类齐全、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垃圾分类处置体系,为垃圾真正分类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这里还上演着“变废为宝”,每天能产出.6万千瓦时可上网电量、25.5吨生物柴油、33万块环保透水砖、50吨园林绿化用基肥。

红庙岭的蝶变还没结束。“我们正在进行二轮提升。”郑炎斌介绍,二期填埋场将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园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计划于下月动工,建成后可用于开展环保教育、展示垃圾处理全流程工艺,为群众讲述“垃圾山”如何回归“绿水青山”、造就“金山银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