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佩服人类在战争武器上的聪明才智,这从一个小小的坦克炮管上就能看出来。记得二战时的坦克炮管大多是光溜溜的,最多在炮口前端安装制退器。▲光溜溜的T-34/85炮管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主战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炮管上冒出来很多凸起的物件,显得神秘又有范儿。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呢?最显眼的凸起是炮管中间的抽烟装置,感觉像一个套筒将前后两根炮管连接在一起。我们知道,火药燃烧后产生很多有毒气体。仅仅过年玩的烟花爆竹,那硝烟味也够呛人的。那么大一个炮弹,产生的有毒气体更是多多,有一氧化碳、硫化氢、三氧化二氮等等。这些气体在炮闩开启的一瞬间就会涌进车里,使坦克乘员窒息眩晕,丧失战斗力,甚至有生命危险。相比之下,在露天环境中使用的牵引式火炮,和早期炮塔开放式的自行火炮就好多了。虽然硝烟依旧呛人,但至少能迅速消散,对人体的影响小很多。为了解决问题,二战的坦克用换气扇将烟雾吹出去,平时开开舱门通风换气。现代的坦克就惨了,要三防,要防核防化防生物,对密闭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内外换气全靠滤毒通风设备。再加上坦克炮口径越来越大,发射药能量越来越猛,有毒烟雾的问题一定要解决。于是工程师发明了炮管抽烟装置。这种装置最早出现在二战末期的美国T26A1“潘兴”坦克上,被戏称为坦克“抽油烟机”。它的原理真的跟抽油烟机差不多,只是没有旋转的叶轮。它在坦克炮管上钻小孔,安装闭气装置和喷嘴,然后用一个套筒箍住。套筒和炮管形成了一个密封的蓄气室。开炮时,高压燃气顺着小孔冲进储气罐,闭气装置将其封闭在内。等弹丸飞出,炮管内气压迅速下降,蓄气室里的高压燃气再从喷嘴喷出,形成一个负压,将残余气体和火药残渣抽出去,顺带将炮塔内的部分气体抽出,从而确保人员安全。这抽气装置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坚硬的炮筒上钻孔就像在太岁头上动土一样困难危险,还会影响炮管的极限承压能力,所以对炮管的材质性能要求非常高。理论上抽烟装置越靠近炮管根部,气体压力越高,抽烟效果也越好。但早期的加工技术差,干不了这个活,所以经常将孔开在管壁较薄的前端。现在工艺提高了,抽气装置挪到了中后部。▲红圈内就是喷嘴,下面是拆下来的抽烟装置和热护套除了抽烟,也有吹的。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使用高压气从炮尾将残余烟雾吹出去,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很多舰炮也是用吹气设备将残留气体和残渣从炮口吹出去的,比如美国的MK45型舰炮。坦克炮管上凸起的不光有抽烟装置,还有热护套,看起来好像一节一节的竹子。热护套是一种均温隔热的附件,有整体的,有分体的。在雨雪日晒环境下,炮管表面温度上下不一,热胀冷缩炮管变形,影响精度。根据实验显示,毫米坦克炮身管上下温差5℃时,炮管变形导致的误差有1.3密位,也就是米距离上偏差1.3米。有了热护套,就能将热量均匀的传导到炮管四周,减小变形,射击精度自然提高。热护套有绝热型、均热型、复合型,一般用薄铝板、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材料制成。炮管最前端,就是大名鼎鼎的制退器了。它们有的像胡椒瓶,有的像喇叭口,对坦克至关重要。▲胡椒瓶(反冲式制退器)坦克炮跟普通火炮不一样,它在狭小的空间里运动,后座距离被限制在~毫米之间,大大低于普通火炮的后座距离。没有制退器和缓冲机构,很多大后座的强力火炮根本装不上去。制退器有冲击式、反冲式、复合式。冲击式让燃气在内径较大的制退室内迅速膨胀,冲击反射面产生制退力;反冲式则让燃气从两边侧孔喷出,获得向前的制退力;复合式是二者组合使用。制退器的效果非常明显,最大能降低70%的后坐力。这些大大小小的凸起附件,让坦克炮的威力大大提高,也让坦克更强大。相信它们不但能保家卫国,也能转化到民用市场上大展身手,为人们的生活造福。和风漫谈原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