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第一志愿误入芯片行业,逆袭科研人这样

我们经常在知乎看到一些技能炸裂的专业大牛,他们贡献的专业讨论,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敬畏感。但真正走进这些答主,你会发现,他们并不这样想。

答主

老石是一位科技领域答主,尤其擅长回答芯片领域的专业问题。他曾就读世界排名TOP10的帝国理工学院,并拿到博士全额奖学金,毕业后在Intel任职芯片工程师,回国后进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开源芯片相关研究。

但老石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所谓的大牛。在他看来,不是只有顶级的专家或者大牛,才有所谓的资格在网上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内容。事实上,如果你是某个领域的初学者,你可能比那些大牛更容易去帮助其他的初学者,比如你踩过哪些坑,怎么解决的问题,然后你有哪些学习经验等等。

「我自己并不是什么大牛,我的芯片相关的专业知识也仅仅局限在某些具体的领域,我更不想假装以一个大牛的视角或者姿态,高高在上的去给大家「科普」这些内容。我更希望做一个向导,一边和大家一起往前走的时候,一边可能会说,这里有个坑,那边的风景或许不错可以去看看,或者路边的这朵花很美但是有刺不要采之类的。」

正是这种向导心态,让他不仅仅收获了大量专业领域的赞同,也乐于分享自己作为专业过来人的朴实经验。比如高考如何选专业、毕业如何找工作,面试要做哪些准备等等。

有意思的是,有着「金光闪闪」科研专业履历的他,却是因为本科错过了第一志愿,才误入了科研这条不同的人生路。这种阴差阳错,让老石分享人生经验的欲望更加强烈。

在刚刚结束的高考季,老石也出现在知乎「人生开卷题的答案」品牌片中,用自己的经历回答了一个问题「普通本科,是不是只能有普通人生?」

「学霸爽文的开篇总是惊人相似」

「陪人面试TVB,朋友落选自己选上」是偶像剧的标准开篇,「报志愿失误去了边缘专业」则有点像「学霸爽文」的开篇。

是的,由于在填报志愿的步骤出现小失误,老石的本科学校是一所以「艺术」为强势专业的院校,而他就读的专业则是「自动化」。于是,老石在大四用了大半年时间去中科研院所实习,并且在实习单位做完了毕设。

实习期间,从设计PCB、各种焊接调试,到嵌入式软硬件开发的知识......以及身边围绕着在该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的硕士和博士生,让他第一次体会了做科研的氛围。

这也为老石人生的下一个关键词「我想做科研」埋下了伏笔。

本科毕业,老石到了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读研究生。在第二学期的大作业中,他们的课题是:五人一组从头做一个CPU,从指令集设计到控制单元数据通路,前端和后端,以及一些简单的编译器设计等等。

这也是他接触芯片设计的开端。

研究生之后,老石拿着全额奖学金,开始了在帝国理工的博士生涯。「这应该也是我人生的另外一个重大的转折」。

而对于FPGA的兴趣,也是老石在读书期间逐渐发现的。FPGA作为他在读博期间的研究课题,也成为他最终在这个领域发展的小小转折点。

「从芯片工程师到副研究员」

博士毕业后,老石加入了Intel任职芯片工程师。每天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写代码设计芯片。他也曾在「芯片工程师的一天」这个视频中,介绍了自己一天的工作内容。

芯片设计对于非从业者的门外汉来说,也许认知还停留在单纯地将晶体管用高级技术放在一块电板上。但事实是,现在需要将以亿计数的晶体管连起来,芯片设计师需要用计算机做辅助计算,来做好芯片的功能设计。

在Intel的工作内容,更偏向「工程化」,以产品制造为例,工程就是实现想法的途径。

但在Intel工作了6年后,他希望可以做一些对他来说更有趣的事情,于是开始思考回国。

他认为,国内的芯片行业发展前景和环境非常好,回国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契机,去寻找下一份有意思的工作。

「我更想做一些源头上的创新」老石说。

「创新」对于老石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他对通过技术推动业界的进步更加感兴趣。于是他回国后,加入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担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开源芯片相关的研究。

芯片作为技术壁垒很高的产品,该如何在高竖的壁垒下找到突破点,解决我国在芯片领域被「卡脖子」的问题,就是老石目前研究的「开源芯片」可以解决的问题。

老石坦言,在某些领域资本不会过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