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前端 >> 前端市场 >> 非典型前端的一年

非典型前端的一年

北京好治疗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
去年年中通过了晋升之后,工作内容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由于TL是服务端同学,团队组成包含多种技术栈,FY21对于业务思考有了较大提升,而在前端技术的探索上也会与其他技术域有更多交叉,所以我的FY21为非典型前端的一年。这篇总结分为两部分:

业务:FY21我是如何做闲鱼内容创作者这块业务的

技术:FY21我在前端技术上做了哪些建设与沉淀

一业务FY21年中闲鱼开始重新投入社区内容这块业务,我担任社区创作者线的技术PM,带领小组的技术同学与业务同学一起为业务目标努力。我在整个过程中做的事情可以概括为3个词:建团队、定目标、做判断。建团队在这里,建团队的意思是将相关的技术同学与业务同学组成一个“团队”,统一大家之间的认识,相互之间建立信任,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对于研发同学,你要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在过程中能够给他提供什么样的成长,成长可能是业务理解,可能是技术沉淀等等。对于业务同学,在吸收了他们的输入之后,你要站在业务的角度去思考当前问题到底是啥,可以通过什么手段去解决,手段可以是技术的也可以是非技术的。建立信任是有路径可循的,但是更多地是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逐步去建立的。定目标目标指引我们的工作不偏离想要拿到的业务结果以及创造的用户价值。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会存在各种阶段性目标,但是阶段性目标都是为了最终目标服务的,在这里需要和业务同学反复对焦。但是业务也经常会有一些变化,甚至产品和运营的目标也不会完全一致,所以我认为更加重要还是自己深入思考目标是什么。目标是自上而下的,因此可以先思考怎么样做闲鱼内容社区这个业务,这里推荐用亚马逊的增长飞轮来思考。从增长飞轮来看创作(者)-内容-消费(者)-创作(者)是整个闭环,而在当前0-1阶段,优质内容数量才是驱动增长的关键。但是为什么我们会讲要做创作者,而不是说做优质内容数量呢。因为业务是通过运营人(创作者)进行内容创作来提升优质内容数量,并且创作者数量多更能反应业务的健康度。因此对于创作者这条线的核心目标就是创作者规模,本质来讲就是创作者的增长问题。一开始我按照AppDAU的逻辑进行拆分,日创作者数=今日新增+昨日留存+历史召回。跑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样拆分无法对应到业务上的Action。思考下来有几个因素:

内容发布是一个用户参与成本很高的行为。不像App的访问行为,参与成本非常低,每天都可以产生这样的行为。此外内容发布相对来讲是非常低频的行为,在一周内用户发布的天数有限,平台提供的独特价值在于用户有内容发布诉求的时候选择来当前平台发布。

在当前业务0-1阶段,更偏向追求每日新增内容发布总量(即让更多人来发布),而精细化运营人群的留存情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