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横山
来源
一本财经(yibencaijing)
已授权转载
说年,是现金贷年都不为过。
同时,现金贷又陷入备受争议的舆论漩涡。
那现金贷的市场已饱和了吗?
如何促进现金贷的合规和可持续发展?
现金贷行业三大痛点,资金、流量、风控要如何搞定?
一本财经将这些问题抛给四位行业头部公司的高管,听他们如何回答。
专家介绍
陈曦:小米金融首席风险官、信贷业务负责人
许斌:魔法现金机构合作部负责人
田瑞娇:浅橙科技现金卡联合创始人COO
范双文:蓝领贷创始人CEO
01现金贷市场已饱和?
一本财经:目前现金贷公司数量已达上万家之多,各种角色和玩家都蜂拥而入想分食一杯羹,这个市场接下来的潜在空间还有多大?是否已趋饱和?
田瑞娇:饱和是肯定没有饱和的。因为头部银行覆盖的人群是信用卡人群,那些能办到信用卡的人毕竟是少数。中国还有大量人口是银行覆盖不了的,也就是我们这种在线信贷公司需要去服务的。目前市面上虽然有很多家,但是每一家其实规模都没有很大,这个空间还有很大,市场是没有趋于饱和的。
许斌:市场潜在空间有多大,跟这个行业有没有饱和,其实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因为每家的体量如果不大的话,其实并没有满足整个行业的潜在市场需求。从信用卡的余额就能够看得出来,现在80%的人都没有信用卡,那这个市场至少是万亿级的。
范双文:如果算上三四千这样一块儿需求的话,那我认为现在完全还没有到饱和的阶段,起码这个市场容量还可以再翻一倍。
大部分公司其实交易量并不大,都是一些尾部的公司,头部的公司就那么十几来家。按照中国蓝领人口以及农村人口的分布,我们预计起码有万到8千万的人口是有这个需求的。那每个人借一千块钱的话,就是亿到亿。平均每个人借三笔的话,那就差不多在1亿到亿这么一个范围,这还是小额的。
陈曦:现在看现金贷不能一言以蔽之,说是饱和还是不饱和,这要看各个不同的渠道和不同的人群。如果只是把现金贷狭义地看成是在网络上直接进行贷款的话,那么会存在一些不理性的现象,竞争激烈,或者说一些不太理智的做法。
整体来说潜在空间还是很大的,只是做法单一。整个行业当中,特别是针对低端人群这种非常高利率的现金贷,一窝蜂上的人很多,但是他们的产品模式和风控方法都是单一的。也就是说,大家的做法和产品形态是趋同的。所以这样的话,那并不是市场饱和了,而是他们竞争的方式和面对的客户群是趋同的。
02哪些公司适合进场?
:虽然市场还未饱和,潜在空间还很大。但仅针对狭义的现金贷市场来说,竞争已然是很激烈了。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公司还适合入局?
许斌:现在阿猫阿狗都在放现金贷对吧,但是我的角度还是,专业的金融属性的团队,更加适合入局,这样专业性更强,合规性也更强。
:这块业务的话,主要就是前端流量,中端风控,以及后端的资金配置供给,这三个是比较重要的。
目前这个阶段已经有很多公司在这个市场里面,头部的公司已经很大。那如果想要继续进入这个市场,或者是流量风控特别强,或者是风控资金特别强,或者是流量跟资金特别强。必须三个因素里面占有两个,我觉得进入这个市场才是合适的。
:我的观点和范总的基本一致。在某些资源点上,或者有突出技术能力的公司,更适合入局。比如它本身就是一个自带流量的公司,或者它有很强的资金实力,等等。
陈曦:这个市场目前直接进来的人已经很多了,这里面也不缺水平很高的创业团队。在这个环境下,没有自己的一些资源,盲目进入这个市场的话,风险会越来越大。那么在这个市场当中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我总结主要有五个。
第一是要有客户群的优势;第二是要有场景的优势;第三是要有数据的优势;第四要有资金的优势。第五跟前四个不是在一个层面的东西,我也放在这里说,就是要有技术上的优势。
最后一点大概只要花钱,在市面上是多少可以补充的。但前四个优势是本质上的优势,如果说一个新进来的团队在前四个优势当中不占到2至3条的话,我觉得在这个市场上想做出比较明显的成绩还是非常困难的。
03入局现金贷有哪些坑?
:业内有句话,现金贷的坏账率控制在50%以下,就能盈利。但在目前激烈的竞争下,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赚。对于新入局或者想要转型做现金贷的团队来说,他们在从0到1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踩进哪些坑里?
:从现金贷商业模式上来讲,它应该就几块,资金、流量、风控、贷后,这四个关键点。那遇到的困难,也就是流量贵啊,或者是资金成本高,以及风控要防的那些。因为它是小额,期限比较短的,那更考量的是用户的还款意愿,而不是还款能力,那欺诈风险也是会遇到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商业本质上来讲,做现金贷肯定是想要盈利,那这里面就涉及到成本核算的问题。
现金贷的成本核算不仅仅是单点考量的,必须要多点一起综合考量。这个成本里面包含几块,资金成本、流量成本、贷后成本、数据增值服务成本等。
有些公司刚入局,他就会很担心坏账,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