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金三银四”马上就要结束了,你找到合适的工作了吗?或者,你准备跳槽吗?求职找工作,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但也是对工作全面复盘,以及成长最快的过程。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产品经理如何求职面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你分享。
之前的文章,给大家介绍了用户分析到产品上线的产品全流程,以及在工作中的一些方法论。
我将之前的文章并称为“初级产品养成系列”。
而我们在工作中使用这些方法论,提高我们产品能力后,我们肯定也想在产品路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除升职加薪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跳槽来实现,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找求职这个事。
我之前也和一些朋友交流过求职的方法,并且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工作能力还不错,但是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去找工作的。
所以,借这个清明假期,我和大家一起聊聊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方法,文章会从心态、策略、简历、面试四个层面,来个大家介绍下求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正式聊求职之前,我想先简单介绍下我的背景和求职结果:
我是普通二本毕业的,待过小公司,也做过腾讯外包。而我在3月份的求职过程中,共投出简历17份,获得10个面试机会,顺利面试7家,最终斩获4份offer,其中有3家大厂的offer。
再啰嗦一句:虽然文章内容比较长,但绝对是干货。
我也是真的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哪怕是一点点的帮助。
一、心态:调整好心态,再开始找工作
求职找工作,其实是一个比较煎熬的过程,但也是对工作全面复盘,以及成长最快的过程。
有些人是先提离职,然后找工作的。
但我在找每一份工作时,都是裸辞之后的全力以赴。
也因为这样,我才能有与更厉害的人,一教高下的机会。
所以,当你决定全力以赴之前,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来确认你自己,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问题一:你真的非走不可了吗?
首先,我并不是要你接受裸辞这种方式,毕竟裸辞后带来自由之外,还有更多的焦虑和更大经济压力。
所以说,找工作,心态非常重要,因为它就像是黑夜里的那一缕亮光,指引着你前进的方向。
其次,求职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所以在你求职之前,我希望你能够多想清楚一些。
我见过很多人,其实早就有跳槽的想法,但迟迟未能践行,除经济压力外,更有可能是“还没准备好拥抱变化”。
当我们在一个环境中工作得越久,其实就会陷入“习惯”,习惯的工作,习惯的团队,习惯的生活方式,都会让你产生抵触心理。
所以,在我们找工作之前,要先问问自己,这份工作,我真的非走不可了吗?
例如我裸辞之前,就会反复跟自己确认,是否仍有以下问题:
成长:这份工作中我是否还有成长机会?我当前的问题是否可以改变?下一份工作是否仍会出现在这里遇到的问题?待遇:我待遇是否还有提升的可能?我的投入和产出为何不成正比?是公司的问题还是我自己的问题?团队:是不是完全是对方的问题?我有没有可以优化和改变的空间?总之,一定要想清楚,千万不能带着问题离开公司,因为在这份工作中没解决的问题,在下一份工作中,很大概率也还会遇到的。
问题二:你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去对抗焦虑?
求职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和自己负面情绪斗争的过程。
我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也没有这次那么顺利。
我之前投过几百份简历,获得面试机会屈指可数,更没有大厂给我机会。
可我一直都在告诉自己“如果我都找不到工作,那会有很多人会饿死”。
其实我在3月找工作中期也很焦虑,特别是在等几个大厂的二面、三面、终面的通知时,但我反复给自己打鸡血,才慢慢消化了焦虑。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有自信。只有自信,才让我们走出黑暗,迎来最终的黎明。
二、求职策略:锚定方向,选择合适的时机,投入战场
做产品之后,我发觉具备产品思维的人,不论做哪一行,其实都会很出彩。
那我们找工作的时候,也可以把自己当初一款产品来打造,这样就能比较好理解招聘的工作,为什么要这么“针对”我们了。
1.方向的选择
产品有产品目标,找工作也要明确求职方向,这个方向主要包括产品方向、岗位职能、行业领域:
1)产品方向
市面上的产品方向,大致分为C端、B端和G端,这几个方向。
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兴趣,来挑选适合自己的行业方向。
而且行业方向的不同,岗位要求不同,对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
C端市场相对饱和,且一线大厂放出来的大多是这样的岗位,因此竞争者多,竞争压力会更大,因此,对经历匹配和能力要求会更高一些;B端市场没那么饱和,但相应的岗位会少一些,且通常会要求有输出复杂流程的能力,或定制化落地通用化的产品能力;G端一般是基于政府企业服务,其实有点像项目外包,通常定制化多,且可能需要和政府部门沟通,所以对沟通能力或情商有一定的要求。2)岗位职能
随着市场的演化,互联网行业也诞生出很多职能不同的产品经理,如,前端产品经理、后台产品经理、策略产品经理、商业化产品经理、数据产品经理等等。
所以,我们也要根据我们的经历和兴趣进行选择,简历和面试的描述也要做对应的调整。
毕竟,从成本考虑的话,公司会更倾向于有对应经历的的人。
3)行业领域
最后,我们还要想清楚,以我当前的能力,要进入什么体量,什么细分行业的公司。
体量的话,一线大厂有BAT,二三线大厂包括美团、滴滴、京东、百度、虾皮、顺丰、金蝶等等。
行业也有相应的细分,如电商、新零售、互联网金融、交通等各种领域,这里不乏一些行业龙头,如专注于招聘领域的BOSS,拉钩,智联;专注于物流领域的顺丰等等。
不同的体量,不同的行业领域,对岗位要求也不同,这些同样影响你的简历,和面试岗位的选择。
2.时机的选择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大一部分。
我之前跟一些朋友聊过,有好一些人都是这样机缘巧合下,进入大厂的。
比如,当时业务要人要的急,当时又非招聘季,竞争没那么激烈,而刚好那天状态又比较好,所以面试过程异常顺利,直接就进入大厂了。
而我觉得,能决定运气好坏的因素,除了人品之外,就是在时机的选择上。
在金三银四、金九银十,虽然放出来的岗位会比较多,但作为跳槽季,竞争的程度也会更激烈。
如果你的学历背景和工作经历都没那么好,我建议最好避开招聘的高峰期,避免和学历好,且有大厂经历的人正面交锋。此时年前和年中的招聘淡季,非常有机会凭借过人的运气进入大厂的。
那如果你是或名校硕士毕业,或拥有BAT等知名一二线大厂的工作经历,就最好选择招聘高峰期来求职,因为即使你面试状态没那么好,也可以通过背景来为你加分。
三、重要的简历:求职始于简历,offer终于简历
做好前面的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写简历了。
我们通常是用简历来获得面试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面试官在进行最终选择时,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简历来进行最后的评估的。
所以说,简历是整个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见过很多人经历和背景都很不错,但得不到面试机会,无外乎两个原因:简历问题和能力问题。
我相信,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定的判断,所以能力问题不在此次讨论范围内,而且短期内也办法解决,只能慢慢沉淀。
所以本次的文章内容,主要针对简历问题。
一份完整的简历,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和工作经历两部分。
如果是应届生或实习生的话,就是工作经历换成了实习经历和社团经历。
前面说,我们把自己当成一款产品来打造的话,简历就是”我”这款产品1.0版本上线,做简历的时候,也要从用户、需求、场景三个层面去思考问题。
1.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无非是姓名、联系方式、毕业院校等,这些信息要放开头,且别占用太多空间,保证面试官能准确知道你是谁即可。
还有些小伙伴喜欢写自我评价,个人不太建议,但如果是实习,简历内容又比较空洞的话,可以写一写,可如果你有工作经验的话,就会显得比较鸡肋了。
技能的话,可以放在基本信息下方,当成加分项,如下图所示。
2.篇幅和模板
我们从用户场景去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知道,面试官每天可能看成百上千份简历,因此能在每份简历上花费的时间也不会太多,所以简历的篇幅也别太长。
如果是实习、应届生、甚至三年以内的产品,我的建议是最好控制在一页;
如果有3年产品工作经验的,一页可能无法承载你所有的经历,可适当分页,但不建议超过2页。
而模板的选择上,我没有太好的建议,我一般都是用word来写简历。
主要我是觉得如果简历没有内容支撑的话,再好看的模板也是花拳绣腿,这就好比一款产品没有解决用户需求,但在ui设计上浪费了太多资源一样。
3.工作经历和项目经历
工作经历和项目经历是简历的核心部分,也是决定你能否获得面试机会、能否获得offer的基础。
这部分有些人是合起来写的,就是把项目经历嵌套到工作经历中。
具体是分开还是合并,其实都可以。
只是我一般会分开写,主要是因为我面向的是B端产品,和C端产品岗不同的是,B端产品的缺少普世性。
即,我的项目经历,不是一看就知道是做什么的,所以,我需要有空间来补全项目背景,让面试官更好地了解我做这块业务,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其次,内容是简历的核心,但在正式跟大家介绍内容之前,我想先给大家看看不太合格的经历描述,如下图所示。
我之前在脉脉上看到有一些说“跪求面试”的简历,大多都是这样写的。
但这样的简历,说白了,就是产品人用自己的视角,在YY面试官视角,就好像产品没有落到用户场景中的需求,根本无法解决用户需求痛点。
因为,用户调研,功能落地,数据分析等字眼,是产品岗通用的工作流程和职能,只要在互联网行业待过的人,都可以这样写,没有任何辨识度和意义,还会让面试官难以评估你的价值。
所以,在写简历时,最好能利用STAR法则来描述。
因为STAR法则,是一个清晰、条理的表述模板,在简历和面试陈述过程中,合理运用此法则,可以通顺跟面试官描述事物的逻辑方式。
STAR法则含义如下:
Situation:背景,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Target:目标,你是如何明确你的目标的Action:行动,针对这样的情况分析,你采用了什么行动方式Result:成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得到了什么,或团队,或公司得到了什么而上面截图的经历,如果用STAR法则,就可以用下列方式来陈述:
负责的XX小程序,X月内主导1.0版本功能并顺利上线;在X月内,搭建产品核心框架、如登录体系、会员体系等核心能力的搭建;根据用户反馈,独立完成多条交互流程重构,如注册流程,支付流程等用户核心流程的体验升级;重新制定了设计规范,并在10人团队内推广使用,提升了内部的需求设计效率,获得团队内一致认可;上线X月后,产品核心路径缩短20%;产品获得用户好评,分享转发量提升了50%;产品dau也从原来3w上涨至5w+,上涨超90%;这样表述的话,有内容、有贡献、有数据,就可以更清晰地看出你,在这份工作中的价值。
如果在面试时,面试官也可以根据具体的点跟你展开,而你也可以利用STAR法则,跟面试官补全背景,当时的困难点,以进一步突出你的价值。
4.简历要匹配岗位要求
除了利用STAR法则来陈述内容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经历要尽量匹配。
因为所有的公司招人,都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