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费彪记者施力维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费彪记者施力维
日前,杭州余杭区启动“垃圾不落地余杭更美丽”主题活动,开展“无暴露垃圾”巩固提升、“门前新三包”管理整治、“环境乱象整治”执法检查、“垃圾不落地”主题宣传、“文明我先行”教育实践等五大专项行动,利用物联网、智慧宣教等方式,打造干净、整洁、有序、靓丽、景美、舒适的“美丽余杭”。
目前,余杭区运河街道整体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干净的道路和整洁的村民房前屋后,不禁让人眼前一亮。村民们都说,现在农村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居住更加舒心了。截止至1月底,该街道已经完成16个村户示范带农户的垃圾回收工作,居民生活垃圾的应收尽收率和综合减量率达83%。接下来,街道将对辖区内1万多户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全覆盖。
“清洁环保小绿车”,宣讲收运一起抓
以运河街道为例,年初街道城管服务中心联系各村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从此刻做起”的宣传教育活动。每个清晨,运河街道便可都看到垃圾清运“小绿车”的身影。这辆小绿车的功能可不是只有运载垃圾的功能,还可以监督评价。
负责垃圾分类的收运员,每天清晨开着小绿车挨家挨户地进行垃圾的收运、分类的同时,还会配合着“小绿车”智能化的打分系统,将垃圾回收观念潜移默化地打入居民心中。村民凌阿姨说:“现在厨房垃圾和另外垃圾分开了,收运员工作也很认真,他每天早上都会来的,这样对我们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除了“小绿车”外,大型清运车也工作在清洁一线,负责把收运员运送到大垃圾桶内的垃圾转运到处置站,转运过程全自动。
目前,余杭区已将生活垃圾从投放到处置环节做了顶层设计和运营,形成链条化工作模式,将“宣、分、运、放”全链条打通。车辆、公共垃圾桶等硬件采用物联网系统化管理,通过GPS系统使车和桶的位置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做到“垃圾不落地,余杭更美丽”。
后端回收利用,厨余垃圾变有机肥料
智能化有机垃圾处置站内配备了专门“吃垃圾”的机器,针对厨余垃圾进行多方式处理,每天可将“吃”入的约2吨的厨余垃圾通过简单分拣、粉碎、发酵“消化”,“吐出”高质量的有机肥,再将有机肥用于土壤改良工作。
切实的改变,让运河街道的村民和居民都感受到了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也让街道城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更充满动力。秉持着“全品类”、“全链条”、“全循环”的理念,真正做到垃圾回收四分类。
在管理方式上,街道城管服务中心联络农林环境公司采用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涵盖具名参与情况、硬件设备运营模式、积分实施状况等。居民参与市民卡建档,垃圾分类投放积分等方式让“垃圾回收”不只是“收”,还能给居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