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发力解纷又快又精准

原标题:“三端”发力解纷又快又精准

章丘法院“网格法庭”法官在深入社区调解一起赡养纠纷。

章丘区法院设立“流动法庭”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章丘法院“网格法庭”法官在深入社区调解一起赡养纠纷。章丘区法院设立“流动法庭”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在推动实现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的创新实践中,如何实现“最优解”?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法院以能动司法为抓手,以深化诉源治理为着力点,以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为主线,努力实现“源头端”抓预防、“诉前端”促多元化解、“诉讼端”寻求最优解,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彰显法院担当——

“源头端”抓预防:

主动“巡诊”,让纠纷消解于“未发”

年6月,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法院在相公庄街道成立“网格法庭”。从此,在正常办案之外,6名法官还要轮流到辖区街道、村居“巡诊”,为这里的群众就法律问题答疑解惑。

“主动巡诊”做法,是该院按照“抓前端、治未病”目标要求,立足矛盾纠纷形成的“源头端”,进行积极预防和化解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公庄街道居民刘某和妻子都是90多岁高龄的老人,膝下有4个子女,老两口都有退休金,生活上没有问题。但是,由于儿女们忙于工作,平时很少回家陪伴老人。为了能够让儿女们回家“陪着自己说说话”,老人跟儿女闹起了别扭。

接到老人的求助后,“网格法官”李舰、张莲迅速与老人的4位儿女取得联系,并将他们召集到一起,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家庭会议”还邀请办事处和居委会的同志一同参加调解。面对老人提出的诉求,法官介绍了关于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讲了近年来自己审理的一些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还讲了中华民族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讲得儿女们禁不住流下愧疚的眼泪。经过三个多小时“拉家常”式的劝导,孩子们纷纷表示“再忙也不能忘了父母”,一定“常回家看看”。

“法官来到我们家里,听我们唠叨唠叨,帮我们和孩子沟通交流,不用打官司,不用花一分钱,问题就解决了,真的很感谢你们!”在“网格”法官见证下,原本一场僵持不下,甚至有可能引发诉讼的赡养纠纷得到有效化解,老人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为进一步加强“源头端”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章丘区法院制定出台《巡回办案工作流程》,把“巡回办案”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该院“网格法庭”成立以来,共开展巡回办案20余次,深入村居开设法治讲座3场,梳理规范各类合同余件。同时,“网格法庭”还与辖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联合打造“法律顾问专家号”服务平台,以当面“问诊”咨询、重点法律事务现场处理、参与座谈等形式,把司法服务覆盖街道办事处、辖区内37个行政村。“让办案法官下沉到基层听民声,将延伸审判职能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第一时间将矛盾化解于‘未发’和萌芽状态,将群众急难愁盼变成民生‘幸福清单’!”该院民一庭庭长、“网格法庭”负责人陈伟说。

“诉前端”促多元化解:

主动“上门”,就地化解纠纷止于“诉前”

为形成社会力量参与多元解纷的强大合力,年5月,章丘区法院以辖区高官寨街道幸福河社区为依托,建成全区首个“无讼服务中心”。该“中心”由法院主导,统筹调解员、公证员、律师和法官的力量,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多层联动的“法院+”模式,积极构建“渠道多元、形式多元和支撑多元”格局,描绘诉源治理“同心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庭外、化解在诉前。

“事实上,邻里、亲朋之间的矛盾,一开始都是小摩擦,时间久了,小摩擦就质变成难以调和的大矛盾。现在,‘无讼服务中心’让专业法官走到群众身边,从解决小摩擦入手,防微杜渐,今后我们的工作也好做多了!”街道工作人员刘秀波感慨道。

因安置房分配问题,刘老太与3个子女争执不断,导致老人无人赡养,医药费无人负担,生活陷入困境。章丘区法院高官寨人民法庭接到求助后,及时通过诉前调解平台,将该案件委派给“无讼服务中心”值班调解员李庆祯。接到委派后,李庆祯第一时间联系网格员和街道负责人了解情况,并及时找到当事人,与他们建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