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妹导读:做业务就好比打仗,团队是我们的归属。在团队中,我们既要通力协作,又要定义问题,既要业务先赢,又要技术成长。越来越多的前端投身业务研发中。想要有更好的发展,业务理解力非常关键。阿里巴巴前端技术专家悟寻将他在阿里的成长思考,送给在业务中深耕细作的你。前言我将我经历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的状态,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总结:求生存,谋发展,修体系。阶段一:埋头苦干求生存作为一个服务一线业务的前端同学,支撑好业务占据我们50%-60%左右的KPI,纵观行业前端本身很容易成为整个业务的资源瓶颈,而身为业务的前端我相信一定经历过疲于奔命,经常线上救火的事情。我入职后的前一年主要做进口业务:天猫国际,一个包含平台和自营的业务。当时的进口业务还处于野蛮生长,竞争激烈的阶段。经常面临一年两大改,日常需求不断,期间还要应付一年的5个S级的大促和一些小促,我记得最忙的时候是17年双十一,面临着自营和平台两块业务的大迭代,同时还需要面临双十一大促各种需求,每天除了做业务几乎没有什么思考和总结的过程。而经过那次之后我也深刻体会到对于需求管理和时间管理如何避免避免线上起火的重要性。这里我结合自身和团队的经验梳理了如何打破这种状态方法,也欢迎各位补充。需求管理首先需求是做不完的,所以要有取舍,集中人力和精力做核心的业务需求,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如果你所在团队目前处于各种零散的需求纷至而来导致无法应节的情况,则有必要进行相应的需求管理措施:1.需求双周排期会:比如拉上老板,PD和业务方开发一起,每两周(时间可自定义)坐到一起对焦这两周的项目进展和接下来所有需求,并且确定好优先级,哪些是应该安排资源进行开发,哪些应该进行取舍,让更多的精力和人力focus在业务的重要事情上。当然比如业务方靠谱或者有大的规划,则一般会对财年的目标进行战役级别的拆解,并且梳理出业务今年必须要要拿下的几场战役,那么技术同学就可以根据战役来排兵布阵了,业务和技术同学也有明确的统一的战线和目标,比如我们目前就是以各种战役为主,日常需求穿插为辅。2.如何拒绝一句话需求:在需求双周排期会中基本能搞定80%的核心需求和优先级,但在平时还是会存在一些业务方/PD会找你提一些没有经过梳理和思考的一两句话的需求,比如:这个这个商品坑我想从一排一换成一排二的,或者想这个地方的icon或者营销标我觉得字体不好看想修改下等等这样的诉求。那面对这样的诉求,在左耳朵耗子的极客专栏中小胡子哥的博客都有提到如何拒绝一句话需求的方法,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觉得有如下三个递进的方法来解决:1.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比如你这个需求背后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做了之后有什么预期的收益,为什么这么做就可以达到这个收益,你可以不直接问业务方,但是你也需要问自己,业务方的这个目标和做这个需求的路径是否可以匹配得上,如果实现路径存在逻辑漏洞或者不是最佳的则这个需求也就没有做的必要性。2.给出替代方案:经过上面的步骤,其实你会发现你已经过滤了一批无效的一句话需求,而有些需求可能是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但是可能业务方提到的点并不是有效的方案或者说成本太大的方案,这时你就需要思考替代方案,尽量通过现有方案或者小成本的方式来满足业务方,间接的达到“拒绝”的效果。3.不能直接说不,但可以有条件的说是:当你确定这个需求是ok的,但你确实暂时抽不出时间来搞定这个事情的时候,这时关键在于我们不能直接拒绝业务方,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后续的合作关系,这种情况你可以说,这个需求我接受,但是我可能需要较长一些的缓冲时间或者砍一些需求(部分满足),又或者必须要按时上的话,不能保证项目的上线后的效果、质量等,让业务方来做部分的取舍。提升开发效率质量当然作为技术人员,需求管理只是一方面,还需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升开发效率和质量,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尽量不要做低质量的重复事情。比如通过统一开发技术体系和封装相应的可复用的组件和提效工具等来释放自己和团队同学的生产力,千万不要因为太忙而放弃思考和做这些事情,这样只会欠下更多的技术债。当然这里也有个误区,并不是鼓励大家造轮子,身为业务团队的同学,尽量把眼光能放到行业或者集团内借助现有的技术方案快速的定制来满足自己的业务诉求,比如之前我们借助之前舒文团队的魔系列产品定制了海外自己的魔石模块来满足满足海外营销场景的需求开发,现在基本上大促类似坑位模块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再者就是质量问题,需要抽空对线上经常出现问题的产品和代码进行梳理和方案的重新设计,在做国际时我一般是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做这种事情,进行部分的重构来达到这种问题的彻底解决,避免三更半夜出现“连环夺命call”。剩下的方式和手段就是增加开发环节质量保证和必要线上监控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