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投60份简历都没收到面试邀约应届生,写

专栏作者:余姐

本章节共字,阅读时长约8分钟

当你开始想要着手找工作时,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

我想,绝大多数人能想到的,一定是写简历。

应届生面对这个问题的反应,应该也不例外。

但殊不知,通过这种方法写出来的简历,常常是自己以为已经非常完美、无可挑剔了,但投出去无数份,能够收到的面试邀约寥寥无几。

这中间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简单总结来说,在我们未能充分了解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任职要求之前,写的简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在充分调查、研究了用人单位的招聘岗位之后,再来写简历,就可以“以目标岗位为中心”。

同样是你这样一个人,同样是你拥有的所有职业优势和经历,“以自我为中心”的简历,会被HR扫一眼后就直接关掉;而“以目标岗位为中心”的简历,则会让HR眼前一亮,觉得这就是她要找的人。

谁都不想成为前者这样的倒霉鬼,而想要成为后者这样的幸运儿,就需要付出比别人多一点的精力和勤奋,但回报也是非常可观的,谁用谁知道。

这一章节,我们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任务就是:跟着我学习如何去了解和认识我们的目标岗位,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信息。

然后运用在我们的简历内容里,写出“以目标岗位为中心”的受HR和面试官青睐的简历。(这是这门专栏课程第3大部分的重点内容,还没上车的,抓紧时间从这篇文章的开头点击进入专栏,或者在文章末尾点击“立即购买”,就能解锁全部应届生求职操作手册的内容)

关于了解和认识我们的目标岗位,又包括两大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去何处了解,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渠道掌握自己目标岗位的相关信息?

另一方面是怎样了解,具体用哪些办法把目标岗位了解清楚,并为后面撰写简历做准备?

01应届生了解目标岗位的渠道和途径

1、招聘信息中的岗位描述

我们作为求职者,最简便也最容易接触到的关于目标岗位的信息,就是在招聘信息中的岗位描述:

无论是在各招聘网站上、各大中型企业自身的校招网页或自媒体渠道,又或者现场招聘会、校园各类就业信息渠道,一般都会列明要招聘的岗位名称、主要职责、任职要求这几项最重要的岗位描述。

针对应届生的岗位,大致来分,有3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就是直接按照入职之后的具体岗位来进行招聘,比如,用人单位需要10名前端开发工程师,就直接写明这个岗位的具体要求,能够最终应聘上的应届生,入职之后就在这个岗位上工作;

第二种类型,是按照岗位序列和类别进行招聘,比如,一家互联网企业的招聘,它可能会把所有岗位划分为研发岗(主要就是各类开发工程师)、产品岗(主要是产品经理、产品专员或产品助理)、设计岗(视觉设计、交互设计、UI设计、平面设计等)、运营岗(内容运营、产品运营、新媒体运营等)、综合岗(财务、人力等职能部门岗位),入职之后,除综合岗外,其它会考虑公司需要和个人特质,在同一个类别的不同岗位进进行分配,最终定岗;

第三种类型,则是统一招聘所谓的管培生,这类要求最为宽泛,一般不限专业,也不太看实习经历,对于入职后的具体工作内容,也通常语焉不详。

有些应届生同学,尤其是学管理类专业的同学,误以为真的能够通过几个月的培训和轮岗,就成为管理层了,这其实是对管培生的最大误会。

事实上,大多数管培生在接受完统一培训后,都会分配到公司用人需求最大、在公司相对基层的岗位上去,这一点,需要有一定心理准备。

也正因如此,通过这个渠道和途径了解目标岗位信息,只有第一类最有参考价值,我们可以多去看同行业的这类招聘信息。

如果在针对应届生的招聘信息里,找不到目标岗位的详细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去各主流社招的网络招聘渠道搜索,参考那些初级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也可以。

如果你要问,又应该去哪里找到这些招聘信息?这就需要回顾和学习我们上一章节的内容了:

只知道秋招和春招的应届生,面试机会起码少去了一半

通过这种方式,所了解到的岗位信息,只是非常粗浅和皮毛的,对于没有工作经验也缺少深入实习经验的应届生来说,很多岗位即便看着岗位描述里的字都认识,但其实还是没有太过具体的概念,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多做一些功课,这也正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其它3个重要方法和途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