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绍了根据商品流转所涉及的系统模块,供应商与合同的管理已经总结过,所以本篇继续写一下商品管理模块。
关于商品管理系统的总结介绍在网能够搜索出好多,这里也结合了接触过的系统,借鉴了一些资料,根据个人的理解整理出来,希望能够按计划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系列文章,目的是通过梳理总结让自己原来懵懂的内容清晰,希望有缘看到此篇文章的人给出建议,共同学习进步。
我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一、SPU与SKU
这个属于老生常谈,但还是温习一下这两个概念。
SPU:标准化产品单元(StandardProductUnit),是商品信息聚合的最小单位,是一组可复用标准化信息的集合,我的理解它主要也是为了前端显示为目的;SKU:最小的库存单位(StockKeepingUnit),可以以件,盒,箱,千克等为单位存储,商品的进货、销售、售价、库存等最终都是以SKU为准的。一个SPU可以包含多个SKU,SKU是一般是根据SPU的销售属性组合(笛卡尔乘积);
如华为Mate30手机是一个产品,但是它有白色、金色、黑色三种颜色可选,根据规格属性又有64G、G、G存储,这时就共会产生9个SKU(3种颜色*3种内存规格)。
有的电商系统中是不设置SPU的,仅有SKU,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商品的曝光率,让用户更直接的看到其商品,缺点就是像服装、鞋类等商品不同尺码的也显示,让用户看起来不舒服(感觉满屏都是同样的商品);
具体如何启用SPU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设计,下图是一个简单的spu、sku、分类及属性的关联。
二、商品管理系统组成
商品系统一般要包含以上几部分信息,通过商品状态的变化完成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周转;电商系统中所有的操作都是围绕商品进行的或是为商品服务的,这样理解也不为过。
商品搜索和商品紧密关联,但是一般是通过商品信息、商品属性设置关键词单独建立和部署的且与前端系统关联更为密切,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
1.分类管理
商品分类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分为前端分类与后端分类。
后端分类是基础,进销存业务都是和分类紧密关联的,从商品进货到商品库存,再到商品销售,最后到财务核算很多都是以后端分类为维度进行的;同时商品的很多属性信息也是建立在商品分类上的。
前端分类是为了前端销售而建立的,它是以后端分类为基础,是为了在前端有效展示商品、用户快的搜索,查找商品而建立的一套分类。
有的系统只有一套分类,虽然业务也能正常的进行,但这样作对于网站运营同事来说可能极不方便,现在的电商网站都是前后端分类分离,前端分类负责商品展示用户体验的,后端分类用于内部ERP系统而建立的。
前端分类与后端分类层级,目前最常见的都是建立三级,分类内容:分类ID、分类名称及分类编码。
前后端分类关联约束:
一个前台品类可关联多个后台的一级、二级和三级品类;后台品类仅可以关联在前台的三级品类;一个后台品类仅可以关联一个前台品类。对于分类的维护等功能,可以采用树状的层级式,也可以采用三级联系的方式(原型就略了大家都明白)。
此部分工作是先建后端分类,再建前端分类,然后设置分类映射关系(具体可以按实际业务进行规则设置)
2.分类调整
前端分类涉及到商品的展示、搜索,主要是应对频繁的变化的,所以会经常有些调整,以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也是为了减少因为前端而影响到后端系统分类。
后端分类从供应链、财务方面考虑不建议调整,但是由于公司的组织调整、国家相关税法调整等,不可避免的会进行分类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分为两部分:
(1)分类的归属调整,原来属于“酒水-白酒”下的三级分类“浓香型”调整到“酒水-黄酒”下。
这种调整对于SKU与SPU无影响,但是对于相关的统计报表(历史数据如果没有记录冗余分类信息)等会有显示的影响。
(2)分类上的重要信息变化,如税率变化;旧分类体系不适合新建立分类,这时所有的商品都要采用新的分类结构,同时前端分类也要进行调整。这部分对于系统影响是非常大的,涉及历史数据、当前系统(前后端)。
应对办法:
在系统设计时增加必要的冗余字段,以应对分类调整对历史数据的影响(业务单据、统计报表);增加快照信息,即每月都有分类数据的快照表,在相关业务单据、报表等都关联自己所属的快照表,这样程序逻辑要复杂些,不建议这样做。
3.属性管理
商品属性也是基础信息,一般分为基本属性、关键属性和销售属性。
每个商品属性又对应有不同的属性值,辟如属性“尺码”,它就有“S、M、L、XL、XXL”等属性值。
对于这部分我也找了一些资料,个人感觉在系统设计上来讲,属性可以建立两个表,即“商品属性”和“属性项”字典表(如果画ER图它们的关系是1对多)。
我们还要明确商品属性是建立在SPU上,还是SKU上,还是在分类上?在上图中我列出的关系中,分类、产品与商品都有属性,这容易误导,这里解释一下。
“商品属性”与“属性项”是字典信息即基础信息,这个信息创建时不是孤立的,它是要选中后台分类的“三级分类”后才能创建的;SPU创建时也是要选择商品分类的(后台分类),所以这时就确定了SPU所有的商品属性;每个商品属性都有属性项,需要进行选择其属性项(值);SKU也可以通过商品分类来确定它拥有的商品属性,每个SKU都有对应的属性项。注:上面的ER图上在产品上没有增加“SPU的属性项关系”
4.品牌管理
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的商业名称或标识;它在系统中也是一种基础信息与属性类似,但因为属性可以自定义灵活度比较高,所以品自牌与之区分,单独管理。
它主要包括品牌名称、英文名称、品牌Logo以及品牌网站、品牌说明等信息;SPU在建立时确定其品牌,同时在搜索系统建立引及关键词,方便用户进行搜索。
5.产地管理
产地作为一个重要的属性,单独进行管理可能更好的补充完善商品信息,在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今天,大家在购买商品时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