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产品工作纠结了3个月,雷军2段话总结

刚入职场的时候,这可能是多数人职业规划的最初形态:为了挣钱,为了比其他同学挣钱多;什么挣钱多我就去做什么;什么前景发展好我就去做什么;是你吗?职场百态,似乎绕不开这些。但在HR问到“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时,很多人都会一脸懵,支支吾吾半天只能窘迫的说出“嗯...我...嗯...我想....”。只有少量的人能确切的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尤其在刚迈入职场的时候。这时并不是为了找到一份活少钱多离家近神话般的工作。雷军北大演讲时说: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看五年以后的事情,想三年,认认真真做好一两年。我自己工作了20多年,对各位同学的建议就是,我觉得第一,要有梦想;第二,要设定stepbystep的努力的目标,要制订阶段性的目标,不要着急。经常被身边的产品新人问起,产品经理该如何如何?应该选什么方向?应该偏前端还是后台,应该TOB还是TOC,AI、大数据,物联网偏这些如何……之类种种,发现大家越来越迷茫了,对自己的规划产生怀疑不确定性,甚至是焦虑。久而久之,会发现很多人选择了做产品经理,也可能就是在不断试错,在同一起跑线出发无数次。没有目标的成长只能称之为被动式成长。因为没目标,就没有压力,无论怎么做都是对的。导致很多人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向内探索,提升自我认知和弥补短板。阻碍制订目标的常常不是缺乏渴望,而是缺乏认知。01不要稀里糊涂的选择做产品经理拥有清晰的岗位认知可降低时间成本,减少职场燃料(可迁移的能力,有意义的经验,持久的关系)的损耗,更好、更快的实现职业目标。在产品经理的岗位上,缺乏认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遗憾的是,人正常的自身觉察水平相对较低,我们可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做重复的事情,并开发一些好坏参半的方法,结果形成了错误的认知。以下两种现象最为常见:1、产品经理吃的是青春饭吗可以肯定的是,产品经理显然不属于青春饭。互联网行业有一个大家共识的槛:过了35再找工作,公司就会特别权衡你的价值和你的期望薪资,而那个年龄的自己,大多数权衡稳定性和收益。如果时间倒退5年,或许人们会认为产品经理是“青春饭”。因为那时候“创新思维”大行其道,搞个有新意的app,能让别人觉得你是很nb的产品。显然,创新是年轻人的专利(至少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如此)。而现在,商业逐渐回归本质,创新不再是互联网公司所追求的。产品经理更多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提高产品效率和企业运转效率。尤其是各个领域(比如医疗、教育)的互联网化,非常需要产品经理具备该领域的经验和认知。所以,有经验的产品相比更具创新思维的新人产品,更有优势把事做好。2、被大环境带偏的产品经理外观型追求像素级别的美,这个是我在社区里面看到的词语!阿强就是这样的,因为UI设计师能力不行,做不出他要求的高大上的感觉,所以就得和UI吵架。页面的元素摆放、跳转、色彩,斟酌到像素级别......我称其为:外观型产品。传话筒型因为领导说这样做,因为客户说需要这样搞,运营原话就是这样描述的。不用说,做出来的效果,大概率是能够达到需求人的要求的。最主要就是,做出来咋样,自己都不用负责,有问题的话,就是提需求人的责任了。傀儡式办公,我称其为:传话筒型产品。以上2种类型都是出现了认知不清晰,从一开始就没有搞清楚产品经理的定位。理想的产品经理被赋予了“领导、管理、市场、运营、研发、推广、服务”的角色或任务,是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直接负责人。定义肯定是没有错的,代入到乔布斯身上来讲,就绝对没有错了。但是,如今产品经理的角色,在大多数企业当中当真是被如此定义的吗?答案并不能肯定。产品经理是一个游窜于项目各个参与人中间的一个角色,需要平衡好每个角色的需求。包括老板、市场、运营、客户、开发、测试、UI。明确了定位和方向,接下来我们要埋下一颗种子,未来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你的晋级之路该如何进行?02产品经理升级打怪的晋升之路技能路线:产品专员--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资深产品经理--产品专家管理路线:一线产品经理--产品负责人--产品总监以下为大部分产品经理的晋级之路:第一层:准产品经理目前数量最庞大的就是这类,他们拥有很高的产品热情,一部分的基本产品技能,如:可以熟练画原型、有一定的文档功力、对交互比较熟悉等等。但不足以承担产品经理工作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把控一个产品”的能力,无法把控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需要跟着产品经理,一步一步的成长,并最终达到一个产品经理的能力范畴,这类”产品经理”在公司中的职位一般称为“产品专员”或“产品助理”。第二层:合格的产品经理这是产品经理的中坚梯队,我们平时说的产品经理,大部分指代的就是这一类产品经理,他们坚实沉着,根据上层的目标上传下达,做产品、带项目、运营、数据分析、产品优化等好不热闹。这一类的产品经理有了一些常见的标识:能对老板汇报、逻辑思维强、能和技术沟通、还能和设计劈劈情操,整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角色对产品的精确把握,随着产品发展自身能力也逐步提升,这类人在行业内统称“产品经理”。第三层:优秀的产品经理这类是从“合格的产品经理”中异化出来的群体,数量不多但是却是整个产品经理中有机会再上一步的少数,他们通常都有非常杂的背景。对多个行业、多种业务模式都有涉猎,并有极强的悟性,可以快速抓住整个工作中的重点,并能持续推进。第四层:卓越的产品经理能称之为“卓越的产品经理”的极其少数,他们具有强烈的商业意识,能在海量的工作中找到最关键的核心点,并能凭借他们丰富的经验甚至是直觉,快速做出决定,并能找到合适的人推进执行。同时他们往往又是很优秀的演说者,能在沟通中精确把握听众的痛点,并将事情的发展推动到自己期望的方式。另外这类人有很广泛的交际圈,并且有很大一部分人拥有个人品牌,属于整个社会的精英阶层,在公司中一般属于高层级别,属于带领公司发展的角色。很多人,比如说现在可能刚刚毕业,或者说刚刚准备转行,那么你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你想先切入到这个行业里面。往往很多时候先去切入这个领域,先找一个差不多的工作,能够让自己沉浸进去,但是进去之后注意一点:不要让自己停留在缓慢的能力增长曲线里面,一定要自己进一步跃迁。很多人都没有花足够多的时间,尽早建立起自己的技能和经验。因此在本该回报最大的职业生涯的阶段,就丧失了成为优秀产品经理的动力。03如何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只有职业发展路径明确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我们经常说,选择大于努力,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这种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迈入产品经理领域的职场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应该是把自己变成优秀的代名词。如何开始呢?我们先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点是行业能力要求的匹配度,第二点是能力不可替代性。第一点:行业能力要求的匹配度很多人是野路子产品经理、设计师出身,如果不能抓住机会成长,很可能会一直在同样的层次和圈子里发展,未来的增长曲线也相对平缓。有些人能够抓住成长机会,让自己的技能和圈子再上一个台阶,能够获得职业的下一次成长。这对于很多缺乏科班基础的同学,非常重要。很多人的问题就是长期在一个平缓的曲线上,得不到提升。在和起点学院的同学沟通时发现,很多同学是处于这样一种困境:感觉学不到东西等等对在所在的公司感觉不满意平时接触不到好的项目为什么要去学习新的知识?你要让自己的能力先去超越你现在所在的公司or所在的一个环境,然后才能让自己再往上跃迁一步。第二点:能力不可替代性有一个概念,叫壁垒。什么是壁垒?比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