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厂新战役打响半导体需求旺,三星等大集

在过去几年里,“缺芯”是半导体行业的老大难,“扩产”则成了晶圆代工厂的常态。面对供应不足的行业现状,扩大产能、抢占市场成为了全球晶圆代工企业共同的选择。

半导体前段制程,已达极限

先前半导体的技术竞赛,指的都是前段制程如何缩小尺寸,但现在几乎已达技术极限。据悉,半导体行业游戏规则正在改变,原本后段制程认为附加价值低,现在却和前段制程一样跻身热门领域;主要战场已移到后段制程,而不再是一味比线路的微细化了。

半导体若要功能更强、成本更低,就要另辟战场。这时候脱颖而出的就是后段工程的晶片3D封装技术,因可减少多余能源耗损,提高效率。例如讲究轻巧的智慧型手机、AR或VR用头盔等,都适合用到这种技术。此外,去年开始大家都在讲碳中和,也使这项技术高度受重视。日本半导体业者指出,原本节省能源就是非做不可的事,但3D封装技术现在变成最重要课题。

日本有多家企业拥有3D封装技术。材料方面包括昭和电工材料(前日立化成)、JSR、揖斐电(Ibiden)、新光电气工业等;制造设备有牛尾电机、佳能、迪斯科(Disco)、东京精密等,迪斯科和东京精密就独占半导体切割设备市场。这些企业及一些研究所和大学,都在台积电合作开发的名单内。

事实上,年秋季全球半导体大缺货时,电脑、游戏机等设备的后段工程材料就供不应求。当时揖斐电还为此决定投资1,亿日圆增产高性能IC封装基板,预定年开始量产。业界人士透露,由于日本基板不足,曾导致部分外国半导体厂无法量产。

三星强攻先进封装

封装是指将完成前端工艺的晶圆切割成半导体的形状或对其进行布线。在业界,它也被称为“后段制程”。

如今,随着前端工艺中的小型化电路工作已达到极限,将芯片连接起来并使其作为单个半导体运行的所谓“3D封装”或“小芯片”技术正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