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张汇泓,一流科技工程师(实习)。是的,“管张”不是复姓,你可能知道这一点,但他少不了要解释自己的名字,不过你依然可以叫他“管张”。不止于此,当他接下来介绍自己的学校滑铁卢大学时,还少不了要解释一下“奇怪的学制”:从大二开始,学习学期和实习学期交替进行,也就是说,每一个在校学习的学期都要同时找实习机会。“奇怪的学制”给了他很多思考自己未来的机会:看着WaterlooWorks(学校的实习招聘系统)里各种各样的岗位描述,有前端、后端、全栈、游戏开发、网络工程师等等。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他寻找着自己的兴趣。直到来OneFlow实习,他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开始明朗起来。上周,他带着自己的“答案”回学校去上计算机科学系的大四课程了。祝他学业有成。本文为管张汇泓自述。
1
大神朋友带我飞
我对计算机的兴趣是逐渐培养起来的,这个过程很得益于我的大神朋友们。他们对计算机有远超同龄人的理解,又很乐意教我很酷的东西。我在仰望他们时对计算机愈加心驰神往。
我最早使用计算机的目的是打游戏。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台台式机,上面可以玩一个英文的打砖块游戏。虽然看不懂,但还是玩得不亦乐乎。后来又玩了像帝国时代、Minecraft、太空工程师等等富有策略和创造元素的游戏。
至今我仍然记得,一个很要好的小伙伴在小学第一次带我踏入Minecraft这个天坑时,感受到的那种有数不清的事情任玩家探索的新鲜感和兴奋感。
更让我震撼的是,在Minecraft里,这位小伙伴用红石电路(MC的逻辑电路)做出了一个密码锁,只有按顺序按下四个按钮才能成功打开一盏红石灯。当时的我对着这个看起来很复杂的电路研究良久而不得其解,对同学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我开始觉得编程和计算机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初中时,我参加了计算机社团,老师用Pascal讲解编程的一些基础。但老师的时间很少,教的内容很有限,和我们讨论的是一些基础内容。比如有两个整型变量,如何交换它们的值。老师教得少,好处是自己的探索空间很大,当时和同学兴奋地讨论一些算法题,比较什么解法代码行数最少或者最简单。
读高中后,我有幸遇到一位深谙开源软件和电脑硬件的同学兼室友。我向他请教怎么安装Linux,他一边和我介绍各种计算机底层的工作原理,一边手把手地和我一起安装和配置了ArchLinux。但凡是我问的Linux或者是电脑硬件相关的问题,他总能回答并带出一长串的计算机历史。拜身边有这样一位大神所赐,我接触到开源软件的理念,感到开源对社会的影响深远。
身边的大佬们教给了我很多知识,但最重要的是让我对计算机这门学科兴致勃勃。同学之间讨论问题,经常是刨根问底。虽然不是每次都能达成共识,但是往往在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前很难把注意力从这个问题上转移开。
说到做过的最有成就感的项目,一定是写出一个自己都沉迷的游戏啦。年,我和同学一起写过一个卡牌游戏。其实功能上和炉石传说基本是一样的,可以打随从卡、魔法卡等等,把对面的英雄血量打到0或者0以下就算赢了。当我们是游戏的开发者而不是玩家时,就有可以尝试各种神奇点子的特权。游戏快完成时,我们一边测试一边玩,讨论各种卡片的性价比,想象有什么很酷的技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