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辰最近,一位网友在V站上问了一个问题:我们公司技术负责人准备培训一下后端,让他们学习一下前端技术栈,从而分担一些前端的工作量。评论区有一位网友表示:“我们是这么干的,结果后端写出来的前端代码是一坨,后面越叠越多,变成一大坨……前端哪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前端的历史
前端的起源要追溯到年,牛津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兼麻省理工学院教授TimBerners-Lee提出并制作了INQUIRE原型,可以说是Internet的前身,而后在年10月,TimBerners-Lee正式提出HTML标签,并列出了18个HTML标签,但是依旧没有“前端开发”这一概念。直到年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各种类似于桌面软件的Web应用应运而生,各种RichMedia也使得网页内容更加丰富,网页不再只是一种文字和图片的载体,交互形式也从“用户浏览网页”转变为“用户与网页互动”,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而真正引起前端质变的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推进了前端的发展,前端工程师也成为了专门的开发领域,拥有独立于后端的技术体系和架构模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前端逐渐火了起来,而且以燎原之势影响着前端领域甚至整个开发领域,大前端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虽然前端的发展一直向好,但前端依旧是颇具争议的领域:
首先,相对于后端来说,前端入门的门槛较低,有些人因程序员的高薪酬而转行,却又不愿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入行很久却还在做着最基础的工作,久而久之,前端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进而拉低了前端工程师在整个行业中的形象;
其次,没有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