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变革从ERP到BIP

BIP(商业创新平台)正在开启全新的创新时代,作为“后浪”,它为企业服务产业带来新变革。

在企业软件领域,ERP取代MRP,而今,BIP的兴起,也在宣告ERP时代将逐渐隐去……

我们将共同见证从ERP到BIP的时代变革!

商业创新平台(BusinessInnovationPlatform,BIP)指利用新一代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来实现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综合服务平台。

01企业管理的“香饽饽”——ERP

ERP诞生于国外,是年由Gartner给出的名字,企业资源计划。说到底,就是企业信息技术+管理思想的结合体。源发于制造业企业的应用,逐渐扩散到零售、金融等行业。

90年代前后,国内企业都还处于构建自身信息化能力的初级阶段,信息化的第一个风口被财务电算化卷起。中国企业进入财务电算化时代,软件应用水平在财务系统的时代,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只发生在单一的部门--财务部门。

在那个电脑还是稀缺物种的年代,信息传递基本靠吼。在企业,老板每月要看的财务报表,并不像现在这样便捷,登录系统企业经营数据就可一览无余。而是需要财务将制作完成的三张表打印,放在老板的案头。

纵然老板已倍感先进,但是他所看到的数据已经严重滞后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所做的决策也只能是滞后于整个市场周期,好在那时的市场变化并不像现在这般剧烈,有效地掌控企业经营还是足够的。

而那时的电脑是重点「保护」的设备,只有财务的电脑才“配”拥有客户端,在应用安装上是大家口中的单机版。

此时企业的数据,只在财务部门与决策层之间流动,几乎没有走出财务部门墙。

ERP的前身是MRP(物资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和MRPII,源生于制造企业,兴起于工业时代。ERP概念进入中国,也几乎复刻了其在欧洲的发展,以财务为核心,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将ERP系统引入国内的,最早是年,上海机床厂采购了SAP的系统。虽然那个项目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依然是中国企业开始应用ERP的一个重要节点,失败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于产品的水土不服,企业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以及他们的管理理念不同,也是失败的主因之一。

而年那个时间点,是中国刚刚开始会计电算化的第二年,企业软件创业的第一个浪潮如火如荼,只有少数创业者注意到了ERP的存在。

相较于单一应用的财务软件,ERP拉通了多个业务部门,从采购后端,到制造中端,再到销售的前端,企业开启了基于系统的多部门的协作。数据从此也从单一的财务部门跨向多个业务部门,并开始跨越企业边界。销售部门直面的是客户,采购部门面对的是内部各部门与渠道商。

互联网逐渐在企业普及,从局域网到广域网,网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软件的访问和使用模式,也从C/S架构转向了B/S架构,不需要每个用户在电脑上安装客户端,而是直接打开浏览器即可完成使用。

但紧接着,一个词突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信息孤岛”。

这个词客观且象形地描述了,当时烟囱信息化建设的弊端,也从中能读出信息化工作者,以及老板的无奈。原本想通过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大干快上,导致孤岛林立,数据无法共享,快速决策也就无从谈起。在数据割裂的状态之下,每一个系统里的数据都是一个业务阶段的结果,而非全过程数据,数据的滞后,让决策判断难以准确及时,从而错失大量的市场机会。

正如期货市场里,数据天然地就需要实时同步和共享,以秒计的“时间就是金钱”所表达的状态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一分钟前鸡犬升天,一分钟后灰头土脸。

当然并不能以点概面,也有很多企业应用非常成功,ERP也成为它们在那个时代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不可否认,ERP在中国市场里的三十年,对每一家有管理思维的企业来说也算是“香饽饽”。

02企业对数据服务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