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下这个常见交互步骤:
点击按钮,触发状态更新
组件render
视图渲染
你觉得哪些步骤有「性能优化的空间」呢?
答案是:1和2。
对于「步骤1」,如果状态更新前后没有变化,则可以略过剩下的步骤。这个优化策略被称为eagerState。
对于「步骤2」,如果组件的子孙节点没有状态变化,可以跳过子孙组件的render。这个优化策略被称为bailout。
看起来eagerState的逻辑很简单,只需要比较「状态更新前后是否有变化」。
然而,实践上却很复杂。
本文通过了解eagerState的逻辑,回答一个问题:React的性能优化达到极致了么?
一个奇怪的例子考虑如下组件:
functionApp(){const[num,updateNum]=useState(0);console.log("Apprender",num);return(divonClick={()=updateNum(1)}Child//div);}functionChild(){console.log("childrender");returnspanchild/span;}
在线Demo地址[1]
首次渲染,打印:
Apprender0childrender
第一次点击div,打印:
Apprender1childrender
第二次点击div,打印:
Apprender1
第三、四......次点击div,不打印
在「第二次」点击中,打印了Apprender1,没有打印childrender。代表App的子孙组件没有render,命中了bailout。
「第三次及之后」的点击,什么都不打印,代表没有组件render,命中了eagerState。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第一、二次点击都是执行updateNum(1),显然状态是没有变化的,为什么第二次没有命中eagerState?
eagerState的触发条件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叫eagerState(急迫的状态)?
通常,什么时候能获取到最新状态呢?组件render的时候。
当组件render,useState执行并返回最新状态。
考虑如下代码:
const[num,updateNum]=useState(0);
useState执行后返回的num就是最新状态。
之所以useState执行时才能计算出最新状态,是因为状态是根据「一到多个更新」计算而来的。
比如,在如下点击事件中触发3个更新:
constonClick=()={updateNum();updateNum(num=num+1);updateNum(num=num*2);}
组件render时num的最新状态应该是多少呢?
首先num变为
+1=
*2=
所以,useState会返回作为num的最新状态。
实际情况会更复杂,更新拥有自己的优先级,所以在render前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些更新会参与状态的计算」。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组件必须render,useState必须执行才能知道num的最新状态是多少。
那就没法提前将num的最新状态与num的当前状态比较,判断「状态是否变化」。
而eagerState的意义在于,在「某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组件render前就提前计算出最新状态(这就是eagerState的由来)。
这种情况下组件不需要render就能比较「状态是否变化」。
那么是什么情况呢?
答案是:当前组件上「不存在更新」的时候。
当不存在更新时,本次更新就是组件的第一个更新。在只有一个更新的情况下是能确定最新状态的。
所以,eagerState的前提是:
当前组件不存在更新,那么首次触发状态更新时,就能立刻计算出最新状态,进而与当前状态比较。
如果两者一致,则省去了后续render的过程。
这就是eagerState的逻辑。但遗憾的是,实际情况还要再复杂一丢丢。
先让我们看一个「看似不相干」的例子。
必要的React源码知识对于如下组件:
functionApp(){const[num,updateNum]=useState(0);window.updateNum=updateNum;returndiv{num}/div;}
在控制台执行如下代码,可以改变视图显示的num么?
window.updateNum()
答案是:可以。
因为App组件对应fiber(保存组件相关信息的节点)已经被作为「预设的参数」传递给window.updateNum了:
//updateNum的实现类似这样//其中fiber就是App对应fiberconstupdateNum=dispatchSetState.bind(null,fiber,queue);
所以updateNum执行时是能获取App对应fiber的。
然而,一个组件实际有2个fiber,他们:
一个保存「当前视图」对应的相关信息,被称为currentfiber
一个保存「接下来要变化的视图」对应的相关信息,被称为wipfiber
updateNum中被预设的是wipfiber。
当组件触发更新后,会在组件对应的2个fiber上都「标记更新」。
当组件render时,useState会执行,计算出新的状态,并把wipfiber上的「更新标记」清除。
当视图完成渲染后,currentfiber与wipfiber会交换位置(也就是说本次更新的wipfiber会变为下次更新的currentfiber)。
回到例子刚才谈到,eagerState的前提是:「当前组件不存在更新」。
具体来讲,是组件对应的currentfiber与wipfiber都不存在更新。
回到我们的例子:
第一次点击div,打印:
Apprender1childrender
currentfiber与wipfiber同时标记更新。
render后wipfiber的「更新标记」清除。
此时currentfiber还存在「更新标记」。
完成渲染后,currentfiber与wipfiber会交换位置。
变成:wipfiber存在更新,currentfiber不存在更新。
所以第二次点击div时,由于wipfiber存在更新,没有命中eagerState,于是打印:
Apprender1
render后wipfiber的「更新标记」清除。
此时两个fiber上都不存在「更新标记」。所以后续点击div都会触发eagerState,组件不会render。
总结由于React内部各个部分间互相影响,导致React性能优化的结果有时让开发者迷惑。
为什么没有听到多少人抱怨呢?因为性能优化只会反映在指标上,不会影响交互逻辑。
通过本文我们发现,React性能优化并没有做到极致,由于存在两个fiber,eagerState策略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参考资料[1]在线D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