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神底层皆是鸡汤,人的能力差别全在于第一反应后的行动。不少同学加过来询问,就专门建了一个群,面向3年内决心进大厂的童鞋。建群后,大家非常活跃,提了许多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中能感受到大家对于大厂的向往和行动的热情,但这些问题有一个共性:缺乏深度的思考,缺乏深度的思考,就无法问出一个好问题,甚至无法问出一个对的问题。就我身边熟悉的大厂前端工程师(共过事的或见过面的大概有几百个),他们无一例外,都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对,无一例外,无论是刚进大厂一两年的P6,还是呆了十几年的P8,对于我自己,我意识到「深度思考」重要性并刻意去修炼这个能力,是在年,也就是我工作4年离开阿里去创业的那一年。用4年时间才换来自己在意识上的重视,其实我开悟的很晚了(不过那时候进大厂标准低,P4都招),放到今天是完全不可能进得去的。选择理性而非情绪让我们在看看这篇文章在掘金发布后的一些评论(一些更激烈的删除了):这些看法,其实反应了这个行业很多同学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深度,对于一个主观上不认可的事情,是很难做深度思考的,往往这时候情绪先行,当情绪先行的时候,就容易陷入「为情绪找出口,而不是为问题找出路」的窘境。问出好问题这是群里面一个同学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改成是:蚂蚁金服-RichLab花呗借呗前端团队的算法通常问的是哪几类的啊?这个问题就眨眼间变成一个好问题了,因为国内一二十家大厂,每个大厂的候选人选拔都有不同的大趋势,里面有好几百个团队,这好几百个团队有偏业务的也有偏基建的,再具体到几千个面试官,又都有不同的面试风格。所以即便是有人回复「大厂算法还是很重要的,问得多」或者是「除了个别大厂,算法掌握常见的就行」其实对你是没有实际帮助的,注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帮助。何为深度思考一个工作10年缺乏深度思考的人,跟一个10年间不间断训练自己深度思考能力的人,在整个能力结构和认知格局上,是有着天壤之别的,那么深度思考到底是什么呢?深度思考=问题确定性[0~1]*(起心动念[1~10]+动脑子[1~10]+动手[0~10])*时间长度[0.1~10]针对特定问题,在花心思、动脑子捉摸、动手检索上面所耗费的时间足够长,就是表象的深度思考。表面上看,深度思考花费了你大量的个人时间和脑力,本质上看,深度思考是把自己训练成一个思维和方法论自成体系的强者的必经过程。每当面临一个问题,减弱深度思考看似节省了时间,实际是错失了一次自我思维训练的机会,这种机会伴随着你问出一个个问题(不那么有含金量,也许你会得到答案),随着一个个的丧失,10年下来,你与别人的差距就拉开了。如何训练深度思考首先,增加问题确定性,本质是为了问出一个好问题一个对的问题,建议如下:避免情绪先行,带着情绪不利于理性识别出问题,甚至无法理解现象的基本模型不断反问自己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尝试去寻找问题背后的那个问题问题要具体到特定场景,比如想要过RichLab算法面,就要研究市面上一切跟Richlab有关的算法经其次,要起心动念,内心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如果拿不到结论对自己的影响是什么,这个在内心决定去探索问题的动机,需要先充分的建立起来,不错过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也不要浪费时间在意义不大的问题上,来驱动自己是很想很想把问题拿到答案,不达目的不罢休,还是随便问问算了。再次,在大脑中对问题建立模型,思考这个问题涉及到哪些关键因素,有什么衡量条件,在自己既有的知识体系中,有哪些信息盲区,有哪些经验性的判断需要进一步的校正,这个问题从内到外,可能需要哪些资源、人脉、信息的整合,它们的优先级是如何的。然后,针对大脑中对问题的建模,靠自己动手(一定要舍得花钱,因为某些搜索引擎你没有付费工具是没法使用的,而免费的大多是不好用的)去网上检索、去看书、去看文章、去社交沟通、去实地考察、去亲身做做看...,这个动手是广义的动手,就是自己亲自去行动而不是观望,然后在自己的大脑中,在本地的草稿纸上或者画板上写下问题的素材,画出关键因子的因果路径,在这个动手的过程中,你的大脑一直在训练,很多同学都是这里栽了跟头,而且是很多年来不断的栽跟头,持续的栽跟头,这个误区一撞再撞,一错再错,每次到这里都跳过、避过,没有动手过程,大脑是不可能得到训练的,就像你看了个框架源码,而不动手去写一些,也是无法具备框架能力的。最后,就是要花时间,花大量的时间(放弃睡懒觉,放弃打游戏,放弃漫无目的的上网,放弃看电影刷抖音),持续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深度的探索,如果一个事情,你只持续思考了1分钟,是不可能形成深度思考的,效果随着投入时间会递增,当然如果在1年周期内,想了次,每次都是1分钟,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是无论单次还是多次的,都能花上以小时计的时间(不走神不中断的前提下),思考某个问题,甚至某些重大问题,是以半年长度计算的,这也是很多同学会走的一个误区,不愿意花大把时间去做思考,总想要走捷径,总想要一招鲜。问题是你的,答案也许别人能给,但深度思考的能力是谁也取代不了你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多成功的人),都经历过这个过程,天资聪颖的可能一两年就完全开窍,天资愚钝的(如我)就要三四年的时间如果以一句话,来达到启发大家的目的,那就是:成长是自己的事,问题是自己的问题,在求助之前,一定逼自己先深度思考一把,这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最最后,还有一句话抛给大家:以深度思考举例,除了不会做之外,要反思为何自己不愿意去训练呢,到底是不会卡着你,还是不愿意卡着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