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营销的风云变幻

商榷郭谦观致汽车的价值认同打造秘诀观致3在广州车展上市,意味着观致的里程碑告一段落。汽车业界人士都很看好观致,认为这是中国本土化战略中值得标榜的一个标志性的模式和产品,具有本土品牌打造的战略意义。在全球汽车论坛中,记者就这个问题曾经采访过观致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郭谦,只有这一个问题:“观致靠什么打动消费者?”郭谦微微一笑,只说了两个字——价值。价值是个概念?是说观致汽车本身是有价值的产品,还是说要把观致汽车打造成有价值的产品?观致汽车目前得到欧洲的安全认证,是否也能证明观致汽车的价值?“观致价值如何得到消费者的认同?”郭谦回答道:“你说得这是两个问题,而且很多人都喜欢把这两个问题当一个问题来问,价值和价值认同不是一概念。”意思是,先取得价值,好比一个明星,你得先长着一个漂亮的足以取悦别人的脸蛋,你才有拥有了一个可以进军更大舞台的资本。业内都说观致汽车的模式新颖,有借鉴性,是别的汽车厂家可以学习的榜样。事实真的如此吗?全球汽车论坛上,郭谦谈的全新模式,也不过就是想让一群精英去造一台精英车。我不能确定,国际化的人才就一定能打造出国际化的车。所以我也不能确定,有价值的车就一定能得到价值认同,就连郭谦自己也说,他也只是做好第一步,至于能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就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事情,必须需要市场的考验,更需要消费者的认同,之后才会有价值认同和品牌溢价。郭谦在汽车界的时间很长,长到他足够了解这个行业的属性和特点,也长到他知道怎么样才能造出一台有价值的车,但能否造出价值得到认同车还要拭目以待。然而市场是什么?市场认同又是什么?这个认同就是消费者的意识。你用再好的模块再好的人才打造出性能佳、高配置、有亮点的汽车,但抓不住消费者的心,有什么用?所以说,价值认同就是用户体验,国外的电视剧都可以让观众来参与编剧,那么,我们造车为何就不能做到让消费者参与,让用户体验达到极致而成为有价值认同的车?观致汽车奠定的如果是自主品牌的未来,那么目前走在前端的观致汽车就真的曲高和寡了。因为,十年后,汽车必将被三个大方向所改变,第一就是车联网,其次是新能源,再者就是汽车电商。沃尔沃未来之路:慎防软资产流失在我们的惯常思维中,一向某某国内企业均是为做某某国际大品牌的中国版而自豪,或者是为成为这样而作为自己奋斗的最终目标。而一向以汽车狂人著称的吉利掌门人李书福却不是这样想的,他早已经脱离了这种低级趣味,变成了有着国际主义的奋战在汽车战线的斗士,改写了中国人对企业和国际企业品牌的价值观.力挽狂澜式地实现了世界的吉利中国的沃尔沃,别人想都没有想过的梦想。当然,吉利收购沃尔沃已经完成,轰轰烈烈的收购已经成为过去完成时,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大家赞扬的必要了。当下,摆在吉利面前的是如何把吉利世界化或者是把沃尔沃中国化的问题。也就是说,沃尔沃这个品牌如何发展或者吉利如何真正国际化的问题应该是李书福现在最急迫要做的事情。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下,如此的蛇吞象式的收购模式在国内也不是没有先例。联想当年收购IBM的PC业务时一样受到大家一致的赞赏和一致的怀疑。但这一国际化扩张,并未得到市场的充分肯定。联想近几年来的业务发展策略,由年的国际化开始,但却以失败告终;在国际化裹足不前而PC业务无法继续提升的压力下,联想决定进行多元化业务,涉足互联网、手机和IT服务业,但年的资料显示,多元化的业务再次碰到了瓶颈;联想再度转向PC业务发展,包括这次收购IBM的PC业务。6年的发展平平对于那次的收购业务一直被业内所诟病也就是这个原因。在赞许李书福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为他担心,近日传出许国祯加盟吉利短短3个月就由于无法融入吉利的企业文化而离职;沃尔沃首席执行官StefanJacoby在宣布沈的任命时,同时宣布了沃尔沃首席运营官StevenArmstrong的离职。Armstrong将返回福特欧洲公司任职。针对原沃尔沃公司高层离职不得不奉劝李书福,一定要防止原沃尔沃的人才流失。对于一个有着80年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国际品牌不仅仅是企业文化和高精尖技术的积累,更是人才的积累。一个企业的文化承载无不是在人的身上的,当然,硬资产中的技术也同样是掌握在技术人才手中的,所以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与固定资产同样重要。曾看过一个讲述一个商业奇才的小说,他当年为了对付日本人,而卖给了日本人工厂后,将工人全部拉回到自己的新工厂,让日本人买了工厂而无法生产。当然,沃尔沃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是由于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差异造成的高层人才流失一样是值得李书福所重视的。一个企业改朝换代,对于中国人所说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观念是否同样也会在沃尔沃上演,我们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