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网络计划的不解之缘

我与网络计划的不解之缘

四十年了!屏幕上终于出现了生产流程网络图!

一晃四十年,孜孜念念的四十年,看着屏幕上按不同生产件表现的生产流程网络图,那一个个节点,一道道工序,是那么生疏,又那么似曾相识,有一种“昔日王谢堂前燕”,终于“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

在年的最后一天,小冉、小缪用新一代软件技术,实现了网络计划模型的离散型制造业生产流程再现。前端图形实现,后台数据支持,说不尽的推敲打磨。由此而产生的作业信息同步与生产进程分析,将开辟生产计划与车间管理的新征程,将推开一扇通往春天的窗,一扇打开数字化制造与数字化管理的窗,那里有太多的清新,太多的惊喜,太多的向往。这里,离不开张工、蔡工和徐工的软件技术支持,离不开迪艾智控与盾安人工环境的高度认同全力支持,离不开优海软件的锲而不舍。都是同道中人哪!

网络计划之路,其实是很孤寂的。经营大业者谓之雕虫小技,计划操业人视同旁门左道,孑孓一身,虽穷途而吾往矣!

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只记得是华罗庚教授70周岁那一年,该是在十堰二汽招待所教室,他为来自一机部汽车局下属企业,参加网络计划技术学习班的27名学员开了课。那年,因我带的班组是全厂排忧解难干将,干起活来嗷嗷叫,被越级提拔为综合计划员。正好赶上这个学习机会,拿到了人生第一本结业证书。那时还没找对象。

学习班上,老师说,可将网络计划数据通过纸带打眼,送到计算机里绘制网络图。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是个天方夜谭,也为我造了个大梦。

回来就碰上工厂改公司,公司向外拓展为“联营公司”的热潮。那两年,同时上演车间大搬迁、联营企业建设、外资引进的多个剧本,都是可用网络计划技术的项目工程。走出去熟悉作业关系、分析作业资源、了解作业进度,回来便踩凳子、爬梯子,满大黑板折腾网络图,签发作业调度指令。最忘不了编制网络计划时那些个不眠之夜,一杯浓茶,满身笔灰。网络计划带来的成功喜悦也是激动人心的,多个项目周期缩短,费用降低,这在项目工程每每逾期、每每超额的当年,简直就是奇迹。人是要成功鼓励的,从此,我的人生就打上了网络计划烙印。

学习班的同学们,或许是工作关系,或许是机会缘分,或许是网络计划编制的繁复难度,通信中,资料上,报道里,再无网络计划踪迹。86年夏初,我下海了,最让人怅然若失的,是没机会再玩几把网络计划了。的确,当总也好,当董也罢,岗位和工作事务,或用不上,或不需要。90年,2.2万元买了康百克COMPAG台式机,2m内存,20m硬盘,老Dos和UCDos;年,学习FoxPro、Access编程,在做那个梦。

那年,小冉和小缪还没出生吧?一晃20年,年。

年7月,那个夏日的顿悟,记得最清楚:在制品编组,编组标识,标识链;工艺解析,生产资源,计划要素;工艺流程、产能平衡、关键路线、瓶颈工序……,原来制造业的基本规律都是一样的!在管理咨询公司办公室里关了几天,突然,豁然开朗。

网络计划讲的是作业与作业时间,作业关系与工艺路线,能力约束与节点时间,然后是关键路线与关键作业。产品生产讲的是工序与工序产出节拍,工序关系与工艺流程,产能约束与计划交期,然后就有了关键工艺路线与瓶颈工序。其实,项目工程与产品生产,都可以用网络计划技术解剖。按照图纸编工艺,按照工艺编工时,按照工序出工票,然后就有工序调度,就有在制品转道,就有生产效率。两相比较,琴瑟和鸣,顿悟了!

那年,郭广平来了,第一个任务就是用软件绘制网络计划图。

至此开始,管理咨询公司业务,以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为核心全面展开。在取得业界瞩目的长江印染项目成果后,接连取得几十个企业的实施经验,获得了国务院参事、中企联、省经信委、省管理咨询培训协会高度认同和典型推广。一晃,又是10年,年。

年,网络计划模型、工艺解析、拉动式生产、流程反馈、生产看板……,在清华、浙大讲堂上,在浙江11个地区,在涪陵榨菜、云烟贵烟和中铝集团,上百个班,数千名政府官员、企业主和管理骨干,讲了10年。真正是“讲讲激动,听听感动,做做不动”。做不动的原因,在于企业基础建设薄弱,数据挖掘冗长繁复,成熟软件不予支持。像是痴人说梦,说一个理想的梦。我是不醒的梦中人,学员局外人。

认定网络计划技术的数据模型与表达形式适用于产品生产;认定作业与作业周期衍生的工艺解析,是制造业的核心基础;认定网络计划模型是解析生产过程、提升生产效率的最佳方法;认定没有信息化技术支持,上面所有的执着都是浮云。

盾安总裁姚新义说,“你是神经病,我是精神病。两个脑子有病的才能成这件事”。年7月,我担任了盾安项目管理顾问。在页的项目方案中,网络计划技术俨然成了幕后主角,构建起庞大的管理系统。SAP说做不成,IBM说做不成,NC说做不成,优海软件说,奉陪到底!年末,一场万人参与至今的大会战,拉开了序幕。

年底,一幅网络计划图,展现产品生产流程的网络计划图,跃然数字化一屏看板设计图上,一副狰狞面目。郭广平先做了一版毛糙的,搁下了。年春节后,网络计划管理与展示要求进入日程,纠结和胶着开始了,软件就是啃不动。网络计划模型架构有了,工序完工反馈数据时刻在发生,千百万级的数据,知道而看不到,挠心的痒啊!

从项目网络计划模型转到产品生产流程模型,多对多承续关系变成一对多承续关系,最迟最早节点时间的关键路线计算,变成最少齐套数、待产数量与产出节拍的关键路线计算,难以尽举的加工件关系与工艺流程,每秒钟列数不尽的数据产生与校验……,架构工程师说,软件架构不行,软件产品经理说,编程语言不行。于是,改。说话间,二年了。

看着屏幕上万花筒般的各种图形变幻,加工工序与流程的无数组合,那种神操作,小冉一笑,岗位需求,不能不会;一行行“select……from”,什么“递归”、“循环”,天书一般,小缪在键盘上整得行云流水。千呼万唤中,产品生产流程的网络计划技术应用出来了!

我们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孪生,我们做成了别人做不成的事情。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四十年间,跌宕起伏。有梦人生,趣味无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