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你可能根本没听说过碧迪医疗(英文简称BD)这家公司,但你一定用过它的产品。针头、注射器、导管、采血设备,很多人其实早在婴孩时期就和它打过交道了。这家年创办于美国纽约的医疗技术公司,最早以体温计、注射器贸易起家,随后通过专利收购、自建工厂、自主研发、投资并购,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技术公司,依托医疗、介入和生命科学三大业务板块,年全球营收.69亿美元,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排名前五。碧迪医疗的发展,离不开研发和创新。在它位于中国苏州的研发中心,有一面长长的墙壁,记录了它在过去一百多年里的发明和创造,包括年发明全棉弹力绷带(ACE绷带),年发明第一个真正具有现代外观与功能的听诊器,年发明真空采血设备,还有年发明耶鲁螺旋式锁扣注射器,螺旋式锁扣至今仍是注射器的标准。它也创下了很多个世界第一,第一支无菌型一次性针管式静脉注射导管,第一支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和针头,第一支胰岛素安全注射笔针头,第一台全自动血液培养仪,第一台荧光-激活流失细胞仪……在这面墙壁的对面,是一面差不多同样长度、由一个个木框框起来的专利墙。这是碧迪医疗中国研发中心自年成立以来在全球获得授权的专利合集,平均每年45-50个,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为主,少量外观设计专利,既有在中国申请的,也有美国、欧洲,还有PCT(专利合作协定)。两面墙壁,像是中国研发和总部的遥遥呼应,一面是“百年老店”的荣光和积淀,另一面是新生研发力量的传承和发展。碧迪医疗自年进入中国,目前在江苏省共有三个工厂(其中一个在建)。年碧迪中国的营收首超日本,此后中国成为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年开始,碧迪医疗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目前共有上海、苏州、杭州三处研发基地。年,中国团队研发的BD-Liverty(可调弯经颈静脉肝内穿刺器)在中、美两国获批上市,中国研发中心在“植根中国,服务中国”的同时,开始“立足中国,服务世界”,向全球输出其产品和研发能力。唯一聚焦区域市场的存在碧迪医疗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第一款产品,是在年。那是一款用于静脉输液的留置针。此前,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医护人员是以握笔式进行穿刺,碧迪医疗全球的留置针设计也主要依从这一手法。而中国医护人员习惯钢针手法——右手单手穿刺,碧迪医疗为此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了适合这一手法的留置针Intima-II。钢针款输液针头,容易损伤血管,而留置针款输液针头的材质是软管,碧迪医疗的输液针头软管则是其特有专利的万珑导管,进入血管后可随人体体温软化呈漂浮状态,有效避免损伤血管。时逢中国临床输液类产品升级,碧迪医疗这一本土化创新产品设计,大受医护人员欢迎,碧迪一度获得留置针中国市场超过60%的份额。当时,这一产品的研发工作主要由碧迪医疗位于新加坡的亚太研发中心来完成。直到年,碧迪才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不过,在薛跃强看来,一家跨国公司在那个时候就愿意为中国医护人员单独设计一款产品,并获得成功,实在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如果能加入这样一个研发团队,去引领下一代的产品,则更有意义。“碧迪医疗的本土化做得更好,更愿意支持中国团队做比较前端、原创的研发。”薛跃强对南方周末坦言,这是自己在年选择加入碧迪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本土化,不是指有多少产品在此生产,而是从本土角度来考虑问题、做决策,全球总部愿意给资源去满足本土的需求。薛跃强自年从爱尔兰回国,任职一家全球知名的医疗器械企业,目前是碧迪医疗大中华区研发副总裁,负责碧迪医疗中国所有业务板块的研发及本土创新。在薛跃强领导碧迪医疗中国研发业务期间,他们还继续在留置针类产品上有所施展。年获批在中国上市的碧迪PowerMe经外周穿刺的中线导管,可置入人体一个月(传统外周静脉留置针仅能在人体留置三至四天),对于肿瘤治疗等需要持续输液治疗的患者来说,可减少穿刺损伤,降低输液痛苦,并减轻经济负担。PowerMe上市后的第一个使用者,是一位89岁的老太太,从入院到出院仅用了一支。这是一个由碧迪医疗中国团队发现的创新机会。年,市场部此前有位做过护士的同事,在和工程师探讨业务时提起留置针的留置时长问题,经过大量访谈和研究,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有着很强临床需求的市场空白点,经内部评估后立项。这也是一款从海外引入中国,并进行本土化改进的产品,为了让医护人员使用时更为安全和方便,产品从开放式变成了密闭式,持针手法从三指持针到叠翼单手。看似简单,前后一共花了五六年时间。中间涉及大量细节,包括如何与人体生物性匹配、防止感染、减少对静脉的影响,还有临床操作的动作等等。医疗器械的研发过程很长,它们往往始于临床需求,经过大量调研、体验,转化为产品需求,做概念创新,经临床评估、样品测试、原型产品验证、生产工艺流程等一系列工作,才能进入审评审批,获批上市。在碧迪医疗中国研发中心,有专职人员负责收集临床信息和需求,也有专人做前沿的战略方向、技术方向定义。市场、技术、临床三类人员,一起寻找前端需求和机会点,把它转化为产品要求,然后由工程师和科学家把它转化为产品。在碧迪医疗全球研发体系中,绝大部分研发团队是围绕具体业务组建,而中国研发中心是唯一一个聚焦区域市场的存在,近百人的研发团队,主要服务中国的医疗需求,在中国市场解决中国问题。全球的业务部门通常不会为单一市场开发特定产品,但中国研发中心让这件事情变得不一样了。在薛跃强看来,这是很不一样的定位,这也是中国区别于日本、印度、欧洲市场的优势所在。因为公司愿意从全球整体框架中分配人力、资金等资源给中国去做研发,对中国市场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当然,全球还有很多区域有相应的团队做着维护工作,但这些维护平台并非产品的所有者,也不能领导研发和设计方向,而中国研发中心是真正从前端去做研发。快速失败,尽早失败要研发一款好产品,并不容易。年5月下旬,碧迪医疗中国叫停了一个项目。尽管它已经立项一段时间,但在当前商业环境下,几个部门负责人商议后认为它并非最好的解决方案,遂给它按下停止键。碧迪医疗中国设有多个委员会审批与跟进内部创新和研发,以碧迪医疗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为首,包括所有业务职能部门的管理者都在委员会内,定期评审内部研发项目,每个项目在不同阶段要回答不同问题,通过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下一个门。创新委员会主要评估还没有正式立项的产品,它们多数还只是创新的点子,他们称为“预演项目”,一步一步按照优先级排进来。在项目正式立项以后,其他的委员会继续跟进,以每周、每月的频次汇报沟通。碧迪医疗全球也都如此,力求从多角度去保证项目能达成预期目标。中国研发中心与全球研发体系有非常强的联系,以免资源重复,这也才有了年中国研发的BD-Liverty(可调弯经颈静脉肝内穿刺器)产品同时在中国、美国上市。这是一款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器械,主要用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以往需要进行多次穿刺,穿刺套件需要撤出体外进行角度调整,而且术中进行造影和抽吸血液流程烦琐。BDLiverty可精准调整角度,适应患者解剖结构,进一步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流程简化,效率更高,舒适度更好;穿刺对肝脏损伤小,安全性更高。而且,空心针设计实现抽血和造影功能一体化,让手术操作更简便、顺畅。这个项目最初在中国立项时,美国并没有参与,但全球互联互通,彼此知晓在研产品和技术,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美国发现有相应的市场需求,于是也加入进来。这款由中国研发中心牵头发起的产品,前提立项和具体实施并非“中国限定”,而是秉持碧迪医疗全球研发工作的做法与流程,前期工作充分且完整,完全可以同时满足全球不同市场需求。薛跃强介绍,中国研发中心与全球高度一致,在评估项目时最大的考虑是临床意义是否够充分、够重大,其次是市场前景,包括技术可行性。在新产品立项的前期,委员会就要把整个研发流程计算在内,临床、审批、市场定位、服务人群等等,然后给出具体的批复。这像是一个巨大的漏斗,可能最早立项时有50个项目,走到第一个门后变成30个,再到下一个门变成10个,最后出来的可能只有5个,甚至更少。没有人能保证成功率。没跑出来的那些项目,都是由公司承担风险。薛跃强对南方周末介绍,碧迪医疗研发推崇的是“Failfast,failearly”(快速失败,尽早失败)。大家都有共识,不是所有事都能成功。越拖到后面越是折磨,尤其是一些创新点子,不知道是否能走通,你尽快看到问题,尽早失败,才不会走到后面骑虎难下。叫停一些产品、项目,薛跃强坦言,确实很痛苦,士气会受影响,但接受失败也是创新的前提,要尽快调整,寻找下一个山去爬。在他看来,真正的创新人才需要韧性,既能坚持做好一件事情,也能拥抱变化。年轻人,生态圈有趣的是,包括薛跃强在内,南方周末在碧迪医疗苏州、上海访谈的5名研发团成队员,不约而同将伊隆·马斯克(ElonMusk)视为自己最佩服的科创人物。这个有着“钢铁硅谷侠”之称的企业家,这些年通过个人投资和收购,深度参与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和社交媒体推特(现更名为“X”)的发展,一举一动都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608.html